赴江西考察经验交流发言稿赴延安考察学习交流文章2004年3月11日至18日,团市委组织24名团干部赴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考察团参观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的故居及中共中央机关办公地址,并在中共七大召开地举行了重温入党、入团誓词仪式。抚今追昔,所有考察人员无不在思想深处上了生动的一课。参加考察的团干部纷纷表示要领会好、学习好、继承好延安精神,立足实际,认真学习,开拓创新,扎实做好共青团工作。现摘登部分团干部的考察报告,供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学习交流。李丽(市人民医院团委书记)近日,团市委组织的赴延安革命圣地考察团的24名团委书记,跨过一座座紧紧相连的青山,一路欢声笑语,一路奔放豪歌地来到了向往以久的延安。延安这块古老而神秘的黄土地,敞开热情的怀抱,拥抱来自古密州的赤子。滔滔延河水,承载了全国人民的重托;巍巍宝塔山,唤起了备受欺凌的民族。让我们一同走进延安,了解延安,感受延安,追忆延安。延安在历史上并没有过多的显赫,然而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座边镇小城却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中心。这里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是新中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树立了不朽的旗帜----延安精神。今天,延安精神仍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和影响着新一代的青年人。宝塔山、延河水、王家坪、杨家岭、枣园等这一个个名字是那么熟悉,早已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这一个个革命历史遗址对我们来说又是那么陌生。在这些土窑洞里,曾经居住过缔造了新中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窑洞内那简朴得让人难以置信的陈设,始终令人难以忘怀。毛泽东旧居里那架在炕上的床,周恩来旧居里那绑着铁丝的床,朱德旧居里那默默无声的纺线车,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任弼时则把自己的一生比作骆驼,不唯索取,只有奉献的精神。使我的灵魂得到启迪,令我顿悟人生。他留给我的精神财富会让我享用一生。这第1页共9页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物品都是一个故事,都凝聚着延安精神形成的轨迹。什么是延安精神,我们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灵魂所在。延安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创造了无数奇迹的时代。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弥漫的硝烟、闪光的战刀,听到隆隆的炮声、雄壮的军号,似乎又回到了那杀声阵阵的战场,对那些勇猛冲杀、不怕牺牲的革命前辈,更增加了敬佩之情;对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生活,无不更加珍惜;对经过战争洗礼的伟大祖国,无不更加热爱。在党的七大会堂旧址,我们面对庄严的党旗,进行了庄严的重温入党誓词宣誓仪式,我们感慨万千,肃然起敬,心中涌起阵阵涟漪,久久不能平静。面对庄严的党旗,我们仿佛看见--毛泽东挥手之间,一次次拨正革命的航向,终于推倒了“三座大山”,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面对庄严的党旗,我们仿佛看见--周恩来握手之间,在亚非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国重新回到了世界的舞台。面对庄严的党旗,我们仿佛看见--邓小平抬手之间,绘就了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敲响了新时代的锣鼓。面对庄严的党旗,我们仿佛看见--江泽民举手之间,高擎起民族复兴的圣火。香港、澳门回归,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好戏连连。面对庄严的党旗,我们仿佛看到了--胡锦涛拉手之间,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诠释三个代表,使中国踏上了世界的航线。面对党旗,我们议改革、求创新、谋发展。党旗下我们年轻人以怎样崭新的形象、风貌、姿态、斗志,迎接新的挑战,在这里我找到了最好的答案,那就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难忘延安,难忘延安精神,难忘与我一同去延安的朋友。王梦玲(经贸局团工委书记)回顾这第2页共9页七、八天的考察,确实是大开了眼界,启迪了思想,受到了教育,加深并增强了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本思想的理念。追踪历史和政治那段漫长的烽烟古道,抚今追昔,思绪万千,使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三点:一、历史的发展是不能也无法逆转的。当考察团步覆在那方圣地上的时候,不仅使我想起,脚下的黄土大地非同一般,她是华夏后裔世代经营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