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板墙监测方案中铁十七局集团成渝铁路客运专线沙坪坝车站dk297+121.56~dk297+290段桩板墙监测方案沙坪坝站dk297+121.56~dk297+290段桩板墙监测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本工程是对沙坪坝站的桩板墙施工期间及施工完成后进行安全及效果监测。1.2主要工程数量本工程共有52个监测点,其中22个为坡顶地面监测,6个为建筑物变形监测,24个为锚固桩工程效果监测。2.编制依据(1)根据中铁二院《沙坪坝站桩板墙设计图》。(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db50/50330-2002。(3)《高速铁路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4)《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6。(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50026-93);(7)《工程测量规范》(gb12897-91);(8)设计文件、招标投标文件3.监测方案的编制原则(1)建立简捷有效、系统化、立体化监测网络,在治理、施工全过程中及时测定和预报位移变化情况,确保施工安全,并为长期稳定性预测研究提供资料。(2)监测点尽可能进行长期监测贯彻全过程监测的工作思路,包括地面变形监测、施工安全监测、防治效果监测,以监测结果作为反馈设计、指导施工和检验防治效果的依据。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对监测的技术要求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监测工作应按以下要求进行:(1)锚固桩本身及其周围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地下管线作为本工程1中铁十七局集团成渝铁路客运专线沙坪坝车站第1页共8页dk297+121.56~dk297+290段桩板墙监测方案监测对象;(2)对道路下重要管线进行重点监测;(3)设置的监测内容和监测项目必须符合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并能结合现场实际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本身和工程环境的变化情况;(4)采用的监测方法、仪器、材料和监测频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5)监测数据的测试、采集应做到全面、及时、准确;监测数据的整理和提交应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4.监测的目的本工程采用信息施工法,其监测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边坡的变形(水平和垂直位移)、地面沉降(垂直位移)、建筑物变形(水平和垂直位移)进行监测。在施工期间进行施工安全监测,监测成果作为判断边坡及建筑物的稳定状态,指导施工,反馈设计及时优化设计及施工工艺。工程竣工后应进行工程效果监测,监测成果主要判断边坡稳定状态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在充分利用现有监测测设施的基础上,突击重点,建立完整的监测网,使之系统化,立体化,监测工作应达到以下目的:(1)形成监测网。(2)监测边坡的变形动态,对变形发展和变形趋势作出正确预测。(3)在施工期间进行跟踪预测,超前预报,确保安全施工及附近建筑物安全。(4)反馈设计、指导施工。(5)监测施工效果,并提出监测成果,纳入竣工文件。5.监测内容(1)坡顶地面变形监测(2)周围建筑物沉降、裂缝监测(3)工程效果监测6.监测的方法和监测点布置6.1坡顶地面变形监测2中铁十七局集团成渝铁路客运专线沙坪坝车站dk297+121.56~dk297+290段桩板墙监测方案(1)监测方法第2页共8页用全站仪测量埋设在坡顶的测点的沉降和水平位移。(2)测点布置dk297+160~dk297+186段左右两侧边坡顶地面各3个,dk297+186~dk297+245段左右两侧边坡顶地面各5个,dk297+248~dk297+280段左右两侧边坡顶地面各2个测点,测点埋墩,监测墩埋深对于土体不宜小于1m,对于岩体不宜小于10cm.监测点应设置成永久性固定点,测量i级6.2周围建筑物沉降(1)监测方法用全站仪测量在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上布设测点。测点主要布设于房屋四角,长边超过25米和结构较差、距基坑较近的房屋在中部适当加密布点。(2)测点布置重庆八中10层建筑物顶外侧两角应设置2个监测点,中部设置2个测点,施工完成后其监测点应转入记录监测。在测点部位将l型测钉打入或埋入待测结构内,测点头部磨成凸球型,测钉与待测结构结合要可靠,不允许松动,并用(红色)油漆标明点号和保护标记,随时检查,保证测点在施工期间绝对不遭到破坏。6.3工程效果监测(1)监测方法锚固桩施工完成后,在桩顶面埋设监测测点,用全站仪测量桩顶测点的竖向及水平位移,以此来确定该锚固桩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