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诺尔嘎查整顿转化方案1西诺尔嘎查位于巴拉奇如德苏木西南部,全嘎查256户,706口人,劳动力421人,共辖三个自然村。总土地面积11万亩,其中草牧场8.6万亩,耕地5100亩,其中水浇地2900亩,林地3.3万亩,其中万里达造林占3.2万亩,大小畜栏8600头只,是一个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的贫困嘎查,劳务输出是农牧民主要收入之一。土地属于沙化,少数甸子地也是盐碱地,灌溉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全村无水浇地,长期以来都是靠天气吃饭,特别像2009年的大旱之年不仅农田颗粒无收,物业受灾也很严重,无畜户12户,广大农牧民始终在贫困线上徘徊,2009年人均纯收入仅1280元。二、存在问题经过认真查找和总结,嘎查“两委”班子在工作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主要是“两委”班子缺乏带领农牧民发展生产的能力,在带领农牧民发展生产、推动致富上,没有明确思路,或是有思路却没有具体措施。思想观念保守陈旧,不敢试不敢闯,缺乏创新意识。工作上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嘎查村干部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安排布置的任务难以落实。嘎查村级各项工作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并且,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社会矛盾较多,群众上访时有发生。三、整改目标:一是班子坚强有力,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两委”班子协调、团结干事,引导、带领和服务农牧民群众致富能力强。二是管理科学规范,全面推行嘎查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决策有程序、参与有秩序、理事有章法,监督有成效,党组织领导下的嘎查村级民主自治机制不断完善,嘎查村级事务管理走上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三是经济较快发展,发展思路清晰,形成最佳特色和发展后劲的主导产业,经济持续发展,农牧民收入增加,超过全苏第1页共13页木平均水平。四是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乡风文明、邻里和睦、秩序良好、社会稳定。五是人民群众满意。农牧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有效实现,维护和发展,工作业绩得到群众肯定,满意度达到80%以上。四、改进措施:1、切实加强嘎查“两委”班子建设,重点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岗位素质培训,努力提高嘎查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为民服务能力。2、建章立制,全面推行嘎查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在党章《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下,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不断完善党领导下的嘎查村级民主自治机制,重点建立健全以“四议三公开两报告”为主要内容的议事决要机制,以契约化管理为主要方式的执行落实机制和以民主监督为主体的监督评议机制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管钱。3、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强化措施,严格要求,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努力改善党员年龄、文化结构,不断拓展党员教育管理渠道,结合“富脑工程”对全体党员集体培训一遍。开展经常性的政治思想教育,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培训,提高党员的政治文化素质,增强党员带头致富的能力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落实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把党员放在最能发挥个人专长的岗位上,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4、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老大难问题,向群众说明原因,并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分期分步解决。5、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把嘎查整顿转化工作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作为强化整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克服各种畏难情绪,提高发展意识和开拓精神。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制定好经济发展规划,挖掘优势和潜力。理清发展思路,找准致富路子,第2页共13页全嘎查发展1-2个有市场竞争力的项目。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改善活动场所条件。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嘎查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支部+基地+协会+农牧户1+3工程”“双培双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等活动为载体,强化整顿,使西诺尔嘎查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牧民群众反映好,“五个好”的标准。嘎查村各项工作在苏木范围内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