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人口问题及其对策吕琢讲稿(3)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相关社会问题分析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众多发达国家共同面临和关注的问题,但是,近十几年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这一非正常现象,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在这里,通过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了解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引起老龄化迅速的原因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计划生育;对策一、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老龄化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同时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30%并逐渐缩小,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处于老龄化社会。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从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11月10日结束,主要数据已于2011年4月28日发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人口年龄结构明显呈现出老龄化的特征。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在社会处于发展中的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即“未富先老”,第1页共4页与发达国家的“先富后老”形成明显对比。因此,解决问题较发达国家也更为艰巨。二、人口老龄化的原因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长期以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在于人口的数量控制上,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另一方面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类寿命大大延长。这两个方面造成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的相对提高,因此,使得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尤为突出。三、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我主要从对经济发展,养老问题和社会保障三个方面着手。就经济发展方面来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在于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在过去的20年里,劳动力的充足供给和高储备率,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可观的“人口红利”,但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枯竭,而“上有老,下有小”的社会结构也将变成“上有老,而下无小”的非正常社会结构,这将会使发展中的社会陷入劳动力短缺的状况。特别是对于还是劳动密集型的我们国家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的养老模式也有一定影响,养老问题是社会面临的最主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之一。俗话说“老有所养”,而这“老有所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保障,二是生活照料。从经济保障方面来说,不管是社会还是家庭养老,老龄化的加剧,都将增加经济负担;从生活照料方面来看,老龄化的加剧,子女们可能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特别是对于那些夫妻双方均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更会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第2页共4页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有重大影响。推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选择社会保障模式时须考虑人口老龄化问题。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用于老年人口的养老支出,虽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但还是以老年人口的规模及比重为主要衡量标准。因此,老龄化的加剧,会使老年人口负担系数不断增大,加重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