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自1992年国务院批准零售业中外合资试点区域、现代零售业在中国萌芽以来,已整整过去17个年头。期间,国内零售产业已经发生、并正在延续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本文从不断显现的零售业态融合趋势出发,对融合方式、特点以及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探讨,并在融合的产业背景下,就信息化解决方案的特征与价值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一、零售业态融合的产业趋势2004年,商务部发布了《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共定义有店铺零售业态12种、无店铺零售业态5种。5年过去,虽仍有新的零售业态被催生出来,如奥特莱斯(Outlets)等,但业态之间的交织与融合却更为深刻地改变了零售产业的本来面貌,并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与潮流。稍加留意,我们就可以看到:在同一幢商业楼宇中,1-4层经营百货,地下1层经营超市,5层是医药、家电、家具等连锁专业店,6层则是用于出租的餐饮娱乐店铺,而整个楼宇的出资方、经营方则是同一家零售企业;超市门店深入社区,营业面积缩水,服务时间却延长至深夜,挤占了原本属于便利店的生存空间;大型超市采用柜台销售或开架面售的形式,经营服饰、鞋类、箱包、礼品、化妆品、家电等高端商品,从而深深楔入百货店的传统领地;曾明确将租赁作为核心经营方式的购物中心,也开出了自营的百货主力店,以期引导和掌控整个商场的客户定位和经营方向;统一采购、配送以及结算原本是超市、便利店们的专利,现在连锁百货店却正悉心仿效,以期提升经销商品比例,并降低采购运营成本;众多百货店、超市纷纷开出“网上门店”,开展B2C电子商务,在线进行无店铺零售,且产生的销售额、毛利均极为可观。人们不禁惊呼,零售业态间的边界还存在吗?零售企业经营的边界还存在吗?而这些变革,对于零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又将带来怎样的挑战和机遇?二、零售业态融合的方式及特点纵观零售业态融合的多种方式,综合概括可分为内涵式融合、外延式融合等两大类。1、聚焦于顾客体验的内涵式融合内涵型融合是指零售企业对多种零售业态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招商和运营管理,使得业态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大幅提升顾客价值、丰富顾客体验。内涵型融合秉承的是顾客视角,强调以顾客为中心,面对同一目标顾客群体的购物需求,提供一站式购足的服务,实现最佳效用、最高性价比、方便快捷、舒适愉悦等核心价值。具体方式包括:同址多店式经营:多种零售业态在地理位置上高度集中,位于同一商圈、乃至同一商业楼宇中,顾客得以同时享受多种零售业态的差异化服务,达到自己的购物目标。例如,多家零售企业均将百货店、超市、专业店与餐饮娱乐场所等合址建设,并进行统筹管理。趋同的经营手法:在货品陈列、商品定价、卖场管控、仓储物流、物业管理等多种业务职能上,各种零售业态的经营思路、方法、工具等,不断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也融入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以促销模式为例,满减、满赠、抽奖、限量特价销售、折上折、联合展销等原为百货特色,现在超市也十分常见;而买A赠B、免费试用品尝、可变折扣、捆绑折扣等本是超市专长,如今也时常被引入百货促销。统一的顾客体验:在融合化经营并锁定相同客户群体的前提下,零售企业对顾客资源进行集中式管理,并为顾客提供跨业态的周到服务和整体优惠,使得顾客体验一致化、满意度最大化。以客户卡管理为例,一位持有某零售企业VIP卡的顾客能够在百货店、超市、专业店、餐饮娱乐等店铺中均获得更佳的优惠和服务;不仅如此,消费后获得的积分能够在不同业态间进行统一积存、交叉使用、灵活折算,并且多种促销活动能够跨业态地开展,从而大大增强了该顾客对于零售企业的认知度、满意度和忠诚度。2、聚焦于财务绩效的外延式融合外延式融合,指零售企业以控股公司、区域性管理中心、事业部等组织形态,实现跨业态、跨区域的综合化经营。外延式融合秉承财务视角,旨在促进资本配置的最优化,并分散经营风险,提升资本回报率,且从客观上也推动了零售理念、零售经验的广泛传播与借鉴。具体方式包括:综合化零售集团的形成:集团公司以资本为纽带,掌控多家下属企业,实现多种业态的并行运营,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