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文明村调度会典型发言050310义和镇七顷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七顷村位于XX县区义和镇政府驻地以南7.5公里处,全村247户,886口人,耕地面积1807亩,主导产业为棉花、大田菜、冬枣和庭院养殖。2005年人均纯收入5156元。去年以来,该村以创建市级小康文明村活动为载体,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该村先后被评为‘XX省村庄规划建设示范村'、‘XX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XX市文明信用村'、‘XX县区‘五好’村党支部'、‘XX县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一、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加群众收入七顷村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南与薄家集市相距仅1公里,北与镇驻地集市相距7.5公里,有发展商贸流通的良好条件。多年来,七顷村就有发展大田菜的传统,蔬菜品种涉及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油菜、香菜等二十多个,群众将收获的蔬菜就近批发或零卖,收入相当不错,大田菜曾一度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近几年,由于各地大棚蔬菜的迅速发展,大田菜已不象往日那样走俏,仅靠发展大田菜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需求。于是,村两委充分利用本村良好的土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发展了市场前景较好的冬枣、棉花等农业主导产业,并积极发展大棚养猪、养鸡等庭院养殖项目,确保了全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目前,全村已发展冬枣园100亩、棉花1100亩、大田菜400亩,发展养猪专业户30多户。同时,该村还建立了塑料厂等民营企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转移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群众非农收入。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预计在5800元以上。二、扎实开展创建宣传活动,激发群众创建热情,形成全民创建的良1好氛围在创建工作中,我们村两委一班人充分认识到,要想搞好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第1页共4页广大群众的支持与参与,为此该村将今年3月份作为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集中宣传月',在全村范围开展了大张旗鼓的创建宣传活动。在活动中,我们通过座谈会、广播、发放宣传资料等有效形式,围绕‘文明在七顷,小康伴我行'这一创建主题,积极发挥共青团、妇代会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深入开展了集中宣传活动。同时,我们还多次带领村干部、部分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到去年参与创建小康文明村活动的村参观学习,认真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创建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宣传,在全村切实营造了‘人人讲文明、户户搞创建'的良好氛围,为创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三、大力开展村庄环境集中整治,积极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今年以来,该村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对全村环境‘脏乱差'进行了集中整治,教育引导农民树立科学、健康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一是扎实开展了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工作。共清除沿街‘三大堆'13方、清除垃圾3.9吨、清理街道15条。二是开展村庄绿化、美化活动。该村将4月份作为村庄绿化月,对全村街道全部进行了绿化,共栽植绿化苗木2500多株;对村中心街南侧进行了统一衬砌,将北侧的排水设施进行了疏通、清理,将村东西、南北中心街和村北主街道三条文明诚信街两侧墙壁进行了统一粉刷,进一步美化了村庄环境。我们还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在房前屋后遍种花草、瓜果、蔬菜,形成了‘村在林中,院在绿中'的美丽风景。三是建立卫生长效机制,确保街道长期整洁卫生。该村成立了由14人组成的卫生保洁队伍,对各街道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对农户门前实行卫生三包,在主要街道两侧修建了垃圾池,实行垃圾定点收集,2形成了卫生整治长效机制,使群众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四、多方筹集资金,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创建水平今年以来,在联系村领导和区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该村投资49万元新修‘一横五纵'村内公路2.15公里,实现了全村户户通公路;投资17.5万元实施了户户通自来水工程,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问题;投资8万元对村文化大院进行了第2页共4页整修、粉刷,建立了小康书屋,购置了办公桌椅和阅览桌等办公设施,添置了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