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9页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时间:2012-03-1413:47来源:转载作者:智真点击:42次汉字是神传文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发展过程中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古人造字时,把自己的道德标准也融入了构字之中。“字小乾坤大”,正统汉字的内涵所反映的是古人敬天敬神的理念和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遵守。就汉字本身而言,它也是传统文化重要的构成成份。因汉字是表意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以形达意,也就是见形而知意,所以每个字的产生,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何谓“文字”?《说文解字》云:“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意思是对事物形象进行整体素描,笔画交错,相联相络,不可解构;“大象有形”、“象形”;“文”字古文通“纹”,意味事物的纹理、纹路,引申为万物的规律、法则以及共同的特征。文以载道,文者,道之显也。“字”:从宀从子。其义有:“字”形为房屋下面一个孩子,有修习、传承之意;宀也有空间之意,寓意要站在宇宙的空间之中,才能真正认识“字”的内涵。字乃文之载体。《说文解字》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字乃传承文化与文明的工具。以下举些例子。第2页共19页第1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9页“礼(禮)”“禮”字,“豐”是古代祭祀用的器,用于事神就叫禮,表达对神明的祭祀、敬意和尊重。“示”字作为一个汉字部首,可以完整的表示出阴阳之二生三而成万物,万物应当禀承此规律,不离此法则。《说文解字》云:“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示”一般都与诚敬大道并恪守这种规律有关,例如:“祈”字是指“向神明告求”;“福”字是指尊道贵德天道佑护才能有福;“祝”字则是指主祭宣讲尊道贵德的赞词。“礼”起源于祭祀,祭天、祭地、祭神。作为古人一种祭祀礼仪,一方面是敬神祈福禳灾;但它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报本。荀子曾经讲礼有三本:“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礼论》)敬奉天、地、祖先和君师,这是礼仪的三个根本。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孔子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作为伦理道德的“礼”的具体内容,包括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等。礼还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第3页共19页第2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9页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意即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提出君子要以仁义为贵,待人以礼,修善节文,整齐仪容,乐顺天道。“静”“静”字,从青从争,静声。青,草木初生色,为明审可见者,本意作“审”解,又以争本作“引”解,为引以入己意。“静”乃详明得宜之意。其义有:安定曰静,如《庄子》中“其动若水,其静若镜”;缄默曰静,如诸葛亮《诫子书》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宁静曰静,如《礼记》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澄清曰静,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浮光耀金,静影沉璧”;审,明审,如白居易《座右铭》“修外以治内,静养和与真;养内不遗外,动率义与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那是万籁寂静的夜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那是自然幽静的山林;“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那是自在恬静的山村。静,自然的和谐之曲,使人荡涤心灵的尘雾和纷扰,面对喧嚣的红尘,坚守心灵的宁静,与大自第4页共19页第3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19页然的静美及蕴含的自在生机融为一体,进入一个妙不可言的息息相通的世界。静的本意是不争,不争意味着不贪求名利,顺其自然。《论语》云:“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如果能不争,心就能静。静是一种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