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四)抗旱工程措施研究新余市地貌以丘陵为主,主要针对丘陵地区提出抗旱工程措施。1、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市30万亩~50万亩灌区1处,为袁惠渠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3.7万亩;1万亩~5万亩灌区8处,设计灌溉面积16.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88万亩;万亩以下灌区3130处,设计灌溉面积40.5万亩。以上灌区承担了新余市绝大部分农田的灌溉任务,也是干旱年份抗旱的主力军,农田抗旱主要是保证农作物的供水保证率,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则是农作物的供水保证率的保障之一。以袁惠渠灌区为例说明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对抗旱的作用。根据2000年江西水利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江西省袁惠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袁惠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基准年为1998年,近期水平年为2005年,设计水平年为2015年,经过逐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后,灌区各年份相关规划指标见下表:指标年份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用水量(m3/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年节水量(亿m3)19980.450.850.3825525.22420050.550.950.5225493.1321.10520150.60.950.57493.133.71.429由上表可以看出:从1998年至规划水平年2015年,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亩灌溉用水量减小,且有效灌溉面积增大。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灌区各年份的相关特性指标(由袁惠渠管理局提供)如下表:年度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实际灌溉保证率(%)农业灌溉用水量(万m3)主要粮食作物平均单产(公斤/亩)200728.5178284404472006287828180453200527.577.527920461200426.67727660440200326.67727400427200225.347527140430200124.67326880422200024.6732662041319992472262964041998247126360394由上表可以看到,随着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灌溉保证率都在提高,干旱年份2003年、2007年主要粮食作物平均单产较上一年相差很小。综上所述,从理论到实际都表明: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在干旱年份发挥了重要的抗旱作用。2、实施大中型机电泵站更新改造新余市到目前为止对4座大中型泵站进行了更新改造,分别是罗坊总站、姚圩总站、新溪总站和漳湖总站,其中漳湖总站为电灌站,其余3座为排涝站。漳湖总站从建成以来,承担着分宜县灌溉重任,其灌溉效益主要表现在农业干旱的减灾方面,但运行至今漳湖总站存在以下的问题:老化失修严重、能源消耗超标、技术落后,自动化程度不高等等,第3页共7页第2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7页以上问题至今导致漳湖总站效益衰减,抗灾能力减弱。经更新改造后提高了泵站灌溉标准,全面提高抗御特大干旱的能力。巩固了灌溉区受益保护范围,保证粮食高产稳产。应该说大中型机电泵站更新改造对抗旱作用明显。3、着力抓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1)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末级渠系是灌区灌溉渠系的“毛细血管”,担负着千家万户的农田分水灌溉任务,现在本市灌区末级渠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建设标准低、不配套、老化严重;②用水管理粗放、灌区水资源利用率低等。以上问题导致其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非常脆弱。末级渠系节水改造主要建设内容是:渠道断面达标整治、防渗衬砌、渠系建筑物、量水设施等。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完成后:以2008年袁惠渠灌区末级节水改造为例,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65提高到0.85左右,正常年份亩均可节约灌溉用水量约245m3,可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10%左右。干旱年份则可保障农作物的灌溉保证率,减小干旱的影响,稳定粮食产量。(2)农村“两塘”(门塘、山塘)工程建设与改造。2007年,我市遭受大旱,二晚的栽种,而且给人畜饮水带来了严重威胁,尤其是边、远、穷等缺水村组,不同程度地存在“田干无水灌、衣服无水洗、牲畜无水喝、火灾无水救”的状况。借鉴南昌市在03年大旱后大量修建“两塘”,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缺水问题的成功举措。2007年,市委、市政府把“两塘”建设列入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