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资料请组长组织参赛队员认真学习:(一)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一、红军长征大事:前言: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1、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和200余架飞机,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其中,用五十万军队采取步步为营,堡垒推进,稳扎稳打,四面合围的新战略,重点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此时,中央决定由不懂军事的博古负责军事。博古支持共产国际顾问李德独揽了红军的最高指挥权。他们推行极端错误的作战方针,并使之在红军中取得了完全的统治。红军由于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放弃了最拿手的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人打阵地战,只能局促回旋于堡垒之间,造成被动之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了全党,致使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和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战争遭受挫折,红军被迫进行长征。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第1、3、5、8、9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000余人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被迫开始突围长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第一、二、三页2、1934年4月18日广昌失守,敌人六月份兵分六路继续向中央苏区推进。“左”倾错误领导者此刻又视敌如虎,转而实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主张“处处设防”、“处处抵御”分兵把口,命令红军主力分别在兴国、广昌、头陂等地布防,东堵西截,穷于应付,以致兵日少而地日蹙。九月,战争已进行一年之久,敌人已逼进中央苏区的腹地。此时,毛泽东又提出红军主力“向湖南中部前进,调动江西敌人至湖南而消灭之”的挽救危局的正确主张。但是,这一正确主张又遭拒绝。这样,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终于失败,中.在中央红军长征前夕,红六军团奉中共中央命令,作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先遣队,由湘赣革命根据地出发,向湖南西部转移。红六军团的战略转移,是整个中国工农红军战略转移的开端。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革命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第四、五页3、湘江战役1934年12月1日,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拼死渡过了湘江。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www.baidu.com4、红军渡过湘江后,于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一日攻占了湖南的通道,准备按既定方针与湘西的红二、六军团会师。这时,蒋介石为了阻挡红军会师,又急调四十万大军在湘西布下口袋阵,准备伺机全歼红军。在这严重形势下,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博古、李德仍坚持原定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在这紧要关头,中央负责同志在通道召开紧急会议研究红军的发展方向会上,毛泽东力主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除遭到李德等人的反对外,得到了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等中央多数领导人的支持。于是,红军自通道改向贵州黎平方向前进。这就是著名的“通道转兵”。从这时起,毛泽东又重新开始参与中央的领导工作。《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第二十三页5、强渡乌江天险1935年1月2日,红军右纵队一军团主力和九军团,在余庆县箐口附近的回龙场渡口击溃黔军第8团万式炯部,渡过乌江。9时,红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在江界河用竹筏强渡乌江未成功。入夜后,4团再次强渡乌江,第3连连长毛振华率4名战士登上北岸。6、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