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外小:发言稿(修改稿)沉潜务本真享受大教育武汉实验外小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省教育厅提出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是实施“有效德育”的重要途径。下面,我就以“沉潜务本真,享受大教育”为题,汇报我们武汉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做法。我们学校的前身,是一所私立学校。建校之初,也面临着质量、安全、教师职业倦怠等困境。十年来,学校从生存、到发展,到现在的享受状态,我们认为是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三个坚持”和“三个不动摇”:即以真教育·家文化为核心的主流价值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不变地关注人的成长不动摇;坚持对学校教育的一切问题保持敏锐的感受力、颠覆力及创造力不动摇;二是我们牢牢抓住“课内教学、课外走访”不放手,一做就是十年。十年来,我们也深深体会到:省厅提出的“比教学”、“访万家”的的确确应该全身心地去做,可以充满智慧地去做,值得坚持不懈地去做。下面,我就围绕实中求新、常中出新、恒中创新的“三新”,向大家汇报我们的工作。一、实中求新——沉潜务本比教学我们始终坚持全员参与,以课堂为主阵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十年来,我们始终以高效课堂为目标,以“同课研究”为抓手(字幕),沉潜务本,实中求新。同课研究我们每学期举行一次,至今已举行了10年19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独立作战、同台竞赛”: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提前一周独立备课,于同一天在各自班上顺次上同一节课,自己没上时不能听同组老师的课,并由专家、领导、学科带头人评定打分,结果作为老师当年全员聘任专业技能考核的平时成绩。这“四同”的过程,有效提升了每一位教师独立作战的能力。.....第二阶段:资源共享、广采博纳:第1页共4页要求老师们团队合作,走班上课,分组展示,层层推进。这一阶段有效促进了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研究能力的提高。第三阶段:吸纳创新、回归个性。分四步进行:第一步,同题“研究”。定专题、定内容、定方案。第二步,同课“展示”;第三步,同组“反思”。;第四步,同台“赏析”。进入这个阶段后,教师之间“比”的意识淡出,取而代之的是亲切实在的教师教研生活的一种状态。大家共付辛劳,共享智慧,共同成长,人人都亲身感受到了校本教研的有滋有味。.....1第四阶段:随机挑战、团队激荡:具体做法是:以年级为团队,每个教师在当天上午随机抽签(抽教学内容、抽上课班级、抽上课顺序)。集体备课后,抽到1、2号的教师开始第一轮教学,教学后马上进行第一次团队课堂诊断、同步反思、调整策略,即“实践——反思——研究——重构”;第二天,由抽到3、4号的两位教师进行第二轮教学,直到每一位老师都展示完。通过这样的历练,教师的研究力、学习力、反思力、行动力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二、常中出新——恒久坚守访万家我们的家访从2002年就开始了,经历了三个阶段:一、硬性要求、艰难破冰;二、回暖畅通、尝到甜头;三、乐在其中、创意层出。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1、访前:培训准备规范行为重申“三不”,不接受家长馈赠,不接受家长宴请,不托家长办私事。培训内容细致:包括确定家访线路、遵守家访礼仪,制定家访方案等。即进行访前详细备课。2、访中:分工协作跟进记录我们的家访类别很多,有“学生没进校门,老师先进家门”的新生家访,有“接新班即上门”的接班家访,有“直指问题、合谋对策”的“疗病”家访,有“赏识优点,规划发展”的期许家访,还有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主题活动的“亲子家访”等。整个家访过程全员参与,分工协作,每班配有摄像机、照相机,拍照、摄像、记录对话,上传博客、经营第2页共4页论坛各负其责,重点是抓住家访过程中让自己感动的瞬间写家访叙事。3、访后:团队分享价值引领家访结束后,我们必定组织召开家访沙龙。老师们通过讲述家访过程种来自于学生、家长、同伴们的让自己感动的故事,形成一个强大的学习“场”,情感“场”和交流场,相互激发,树立主流价值观,影响有影响的人,激励无限创意。我校规模最大的家访沙龙出现在“新生家长学堂第一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