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职业教育会议发言稿抓住机遇,大力调整学校布局,优化配置教育教学资源,推进我镇教育事业公平、均衡发展2010-12-18000是000的一个边远乡镇,1985年建乡至今,仅有25年历史。对教育而言,建镇历史短,意味着基础差,底子薄,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经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关怀下,通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我镇的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尤其是通过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不断深入,我镇的教育工作即将迈上新的台阶。一、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基本情况2003年以前,我镇有初级中学一所,完小3所,教学点10个,总体来看,学校布点基本合理,服务范围基本适宜,就近入学基本保证。但因局域位置不同,学校基础设施不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管理效益、教学质量存在巨大悬殊。自2003年开始,我镇抓住机遇,按照国家、自治区关于“优化教育结构,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大规模改造薄弱学校,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部署,经过6年的努力,全镇克服各种困难,撤掉了全部10个教学点,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然而,随着000工业园区的建成、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人口的减少和人口的流动集聚以及人民群众对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的需求不断提高,相对而言办学规模偏小、校点分散,教育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一些新的矛盾和困难日益凸现。主要表现为:一是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办学条件依然较差。1集中体现在校舍不足,教辅用房短缺紧张;仪器设备器材缺乏,学校有效藏书不足,电教多媒体设备数量少,教学信息化含量低;校园“三化”建设落后,文化氛围单调。二是学校规模急剧减小,办学效益低下。两所完小生源萎缩且流动大,学校规模减小,学生人数从几年前的近400人锐减到现在的不足200人,而且学生人数呈倒金字塔状分布。三是由于学生人第1页共4页数少,学校的公用经费严重不足。一些学校投入与支出严重倒挂,学校疲于保持运转,很难考虑发展之事。四是两所完小规模小,管理粗放,教学质量下滑。规模出效益,办学规模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培训培养、管理措施的落实、教研教改的推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学生发展层次低下,影响教学质量提高。为此,我镇于2009年3月制定了《000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积极推进新一轮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加快了寄宿式学校建设步伐,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提高效益”的原则和“调优、调大、调高”的总体目标进行。从2009年开始到2013年,利用5年时间分别撤并灵峰、和平两所完小,改设为仅有1-2年级的教学点。扩建中心学校为寄宿制学校,进一步完善灵峰中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所镇中心幼儿园。从而使全镇学校布局形成1所寄宿制初中,1所寄宿制中心小学,1所镇中心幼儿园的基本格局。到目前为止,学校布局调整的工作都顺利进行,寄宿式中心小学的建设也已取得重大进展,顺利完成2亩扩建用地的征用,780平方米的新教学楼已竣工投入使用,25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也已竣工,并通过了验收,888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今年9月份也顺利动工。二、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基本做法1、加强领导,统一行动。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布局调整工作。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协同行动。2、强化宣传,循序渐进。搞好宣传发动,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教育工作。通过广播、板报、标语、进村入户等形式积极宣传布局调整工作,真正让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认识到布局调整、整合资源对于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意义,为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教学点、学校的撤并工作循序渐进,不能盲目求快一刀切。这样一是形成榜样的力量,二是弱化矛盾,利于工作开展。3、抓好落实,明确责任。第2页共4页①落实责任,确保宣传、解释、征地、规划等相关工作落到实处。②加大建设力度,提高部门协同能力。布局调整从调研、规划、实施到资金筹措需要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特别是要加强校舍建设和设备设施质量的监管,确保高标准、高质量。③加大投入,保证资金足额到位。资金是关键,布局调整资金以政府项目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