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民情解民忧推进会发言“民情日记”解民忧【主持人王娟同期声】:我身后这一排排漂亮的新居,就是小河镇投资1200万元新建的移民小区,目前南沟里20户棚户区的村民都搬进了新居。【解说】:43岁的曹可义是XX县区小河口镇街道村南沟组村民,第一个从住了近五年的木棚里搬进了新居,搬进新居他有说不完的高兴。【村民曹可义同期声】:娃现在上学也方便了,比起在南沟里是好多了。【解说】:像曹可义一样搬进移民新居的南沟村民有20户,过去他们为了方便孩子上学,相继在沟口依山搭建起了一间间小木棚,一住就是五六年。住在木棚里虽说孩子上学方便了,但很不安全,虽时都有山石滚落,有暴雨洪水袭击。现在说起,村民们依然心有余悸。【村民任光风同期声】:南沟搭个木棚,我们在沟里娃上学不方便,上学路远在那里搭个木棚,最后下大雨滚石头把我房子砸了娃也打伤了。【村民曹可义同期声】:搭个木棚住那娃上学是方便但是-1-不安全,山太近下连阴雨山上经常滚石头,那次下雨滚石头把我的棚棚砸烂了。【解说】:小河镇党委书记阮班魁在一次民情下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并在随身携带的日记本上写下了:“南沟群众为了孩子上学,在沟里搭建了一座座小木棚蜗居,他们这种重视孩子教育的精神令人感动,但他们居住的环境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作为镇党委书记,将父老乡长期亲置身于这种处境是我工作的失职,我一定要将他们尽快搬迁到安全地带以解决孩子上学问第1页共4页题。”【解说】:“街道村村民反映小区河堤掉跟,需要修复……”,“袁家沟村民反映,部分高山群众居住条件恶劣需要搬迁……”翻开XX县区小河口镇党委书记阮班魁的工作日记本,里面一条条记载着的都是老百姓需要及时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及灾情查看的感想、脱贫致富的思索、矛盾纠纷的调和""”在这些反映着干部真情实感和良言佳策的工作日记中,无一不凝结着对群众的牵挂和对工作的思考。【解说】:在XX县区的各级干部中,像阮班魁这样的日记本只是其中之一,这种详细记载了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和困难的日记本被群众形象地称为“民情日记”。【解说】:推行“民情日记”是XX县区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帮助农民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引导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解民忧、助民富。【解说】: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农村的现状依然是信息闭塞,思想不够解放,发展理念缺乏科学含量。【解说】:小河镇街道村街道组村民曹善刚,家庭生活贫困,多年来致富无门,2010年4月镇民政干部张治良在一次下乡时了解了这一情况,便在工作日记上写到:“曹善刚有强烈的致富愿望,但多年来苦于无项目信息、市场信息、无启动资金,正因为如此,他的家庭至今仍处于贫困状态。”【小河镇民政干部张治良同期声】:在曹善刚屋里,我跟他谈了很长时间,他有很多想法,但是都是因为对市场、技术不了解,也没有资金,所以也就一直实施不了。【解说】第2页共4页:随后一段时间,张治良找项目、跑资金,2个月后,曹善刚的养鸡场终于建成了。【小河镇群众曹善刚同期声】:这养鸡场也多亏了镇上干部张治良,项目是他跑的,款也是他担保给贷的,现在我这养鸡场一年收入2万多块钱,手上也宽裕了,日子也过的像个样子了。【解说】:“民情日记”为广大农民群众解难题、送服务、送政策,温暖了老百姓的心。同时也成为干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解说】:吴敏,2009级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在XX县区十里铺镇寇家沟村,虽然他也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但农村工作对于他这个名牌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来说仍然是一个未知领域。各项政策法规的学习运用无疑成为他更好的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大学生村官吴敏同期声】:刚到村上时,对党在农村方针政策不了解,有一次在村上开会,被群众咨询一个惠民政策,当时把我问住了,都不知道该怎么收场。后来还是村支书给我解了围,后来,我就用了很时间收集党和政府在农村各项政策、法规,都写在我的工作日记上,并且坚持定期上网了解一些新的政策法规。同时我还把平时和村上几个老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