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援引儒经理念贯通儒佛心法----《周易禅解》蕴涵的儒学思想谢金良(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摘要:明末高僧蕅益智旭《周易禅解》,是援引佛学思想解说《周易》经传的代表作。本文通过解读文本发现,《周易禅解》也蕴涵着大量的儒学思想,主要是孔孟学派、程朱学派、陆王学派的思想。智旭援引儒学的思想来解说《周易》,使儒学与佛学的思想在易理的层面上得到融会贯通,为其阐发“易佛相通”、“三教合一”的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关键词:蕅益智旭;周易禅解;儒学思想;易佛相通智旭“禅解”《周易》,并不是仅仅运用佛学思想而已,而是同时广泛吸收了先秦时期以来儒学各派的思想观点,如文王、周公等先圣的人格精神、孔子、孟子的仁义之学、汉代的天人之学、魏晋的玄学、宋明的理学和心学等等。当然,并不是简单的苟同和“融汇”,而是有批判的吸收,即以明确的佛家心性学理论,把这些同源异流的思想贯通起来所以,《周易禅解》[1]中也蕴涵着较为丰富的儒学思想。从所蕴涵的儒学思想内容来看,主要是孔孟学派、程朱学派、陆王学派的思想。有鉴于此,以下就以这三个学派的思想特点为参照系来考察《周易禅解》书中儒学思想蕴涵的分布情况,并简要说明智旭是如何把这些思想有机地统一起来的。一、阐扬孔孟修身治国之道《周易》不仅是趋吉避凶的圣经,也是修身治国的宝典。智旭以佛法解《易》,不但没有抹杀《周易》固有的特性和功用,反而把大量的佛法内容拿来与《周易》的修身治国之道相融通。为了能更好地疏释卦爻辞寓含的义理,智旭也常直接援用孔子和孟子等儒学先辈的思想来加以解说,或是从卦爻辞中阐释出与儒家思想契合的为人处世、修身治国的大道理,因此使《周易禅解》在佛光禅影的映照下仍然呈现出较为浓厚的正统儒学色彩。智旭在阐扬孔孟修身治国之道上,主要有三方面的体现:第一,直接援引孔子、孟子等先秦儒家的经典著作文句来疏释易理。从智旭所援引的先秦儒家经典种类来看,主要有三种:一是孔子编订的经典,有《尚书》、《诗经》、《礼经》。引用《尚书》的词句来疏释卦爻辞义理的有多处,如解《兑》卦辞“亨利贞”曰:“《书》云:无拂民以从己之欲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此处主要是阐扬“以民为本”、“治国以正”的思想来解说处“兑”之时如何自得“亨利贞”的义理。又如解《大壮》初九爻曰:“《洪范》所以有‘高明柔克’之训,正为此耳。”此处主要是借《尚书·洪范篇》的圣训来阐扬为人治国不能“以大为正”、“以壮为大”、“以正为壮”的义理。再如解《家人》九五爻曰:“假,大也。《书》云‘不自满假’,《诗》云‘假以溢我’,又曰‘假哉皇考’,皆取‘大’义。”此处也引用了《诗经》的词句,主要是据《诗》《书》的释义来理解爻辞作者简介:谢金良(1971-),男,哲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易学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美学、易学与儒佛道文化等研究。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王假有家”的含义,从而阐扬“王居天位”应“大道为公”、“乐民之乐”的义理。引用《诗经》的还有,如解《贲》初九爻曰:“正犹《诗》所谓‘素以为绚’。”此处借《诗经》赞美白色为“天下之真色”的诗句来阐扬处“贲”之初应“抱德隐居,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而不能“有事于矫饰”的义理。引用《礼经》的也有一处,如解《涣》卦辞之《象》曰:“‘风行水上’,不劳力而波涛普遍,先王‘享帝’以事天,‘立庙’以事先,尽其一念诚孝,即足以感通天下,恩波亦无不遍矣,故曰: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视诸掌乎?”此处主要是借《礼》的内容,结合处“涣”之道应“上以悦祖考,下与民同乐”,来阐扬“以孝治天下”的义理。二是孔子的语录,主要就是孔门弟子辑录的《论语》。引用《论语》的词句有多处,直接明用的,如解《无妄》六二爻曰:“孔子云: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又云: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此处主要是借孔子的话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