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卫街道社会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试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要求,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深入推进红卫街道社会管理创新,逐步创建和形成红卫特色的城市管理新模式,经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要求,以“定位网格化、内容多元化、项目精细化、服务个性化、管理信息化、全覆盖无缝隙”为管理手段,全面提升街道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红卫,为街道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实现新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创建目标通过探索建立“一线服务、二维结构、三级网络、10+x”为主的红卫社会管理新模式,实施“定格、定人、定责、定章”的“四定”制度,实现辖区社会管理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稳定形势明显好转;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明显上升,打造“品牌红卫、荣誉红卫”。三、领导机构为扎实稳定推进街道城市网格化管理建设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高效稳定的进行,明确具体责任与分工,经研究特成立红卫街道城市网格化管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街道党委书记明辉担任,副组长由街道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杨如亭,以及副书记龚秀琴、鲍虎担任,成员由街道其他党委委员、副主任及相关1单位组成(具体另行发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由鲍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朱永林、杨杰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红卫街道社会网格化建设工作项目专班成员如下:第1页共25页鲍虎街道党委副书记、社会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王景才车城西路派出所所长杨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朱永林街道办事处正科级干事熊伟花果法庭庭长余策仙街道社会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吴渤潇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工作专班具体负责街道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的统筹协调及日常工作,督促、检查、收集、整理工作进展情况。四、网格划分与队伍建设(一)科学划分网格。根据全区社会管理网格划分方案要求,按照地理现状、方便管理、无缝对接、地域相邻、邻里相熟等原则,考虑居民的认同度、社区工作人员状况等因素,合理设置网格,网格划分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得交叉重叠。原则上按照300户、1000-1500人左右划分网格。(二)绘制网格地图。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绘制网格地图,界定网格的四至范围,建立网格档案,做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实行网格内全员、全地域、全事务管理。(三)组建网格队伍。每个网格可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及具体情况明确一名网格长、网格员、信息员和若干志愿者。信息员和志愿者原则上可由社区工作者、社区民警、物业人员、业主委员会成员、“社区五员”(退休老党员、楼栋联络员、治安协管员、关爱帮教员、人民调解员)等组成。(四)明确服务内容。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管理。每个网格员要努力做到“四知四能”(即知网格概况、知居民家情、知社情民意、知求助对象;能走访调查、能宣传发动、能解决矛盾、能赢得信任)。具体任务如下:1、负责网格内居民信息登记、社情民意收集、社会治安巡查、应急管理、矛盾纠纷调解、政策法规宣传和组织居民参加活动。2、协助做好网格内与居民利益有关的社区党建、社会治安、社区矫正、公共卫生、社区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城市管理、环境卫生、文化体育、消费维权第2页共25页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3、对网格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市政服务单位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反馈,指导和监督网格内的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工作,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4、开展便民利民服务,面向老年人、五保户、残疾人、家庭困难居民等弱势群体,开展上门送温暖、康复指导等服务;引领社区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和一对多、多对一服务,社区“爱心超市”慈善服务。围绕社区文化建设需要和居民精神生活需求,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体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