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名量词摘要:汉语史上的体量词最早萌生于殷商时代,而个量词的大量出现,则主要是在两汉和周秦时期。并且,在这个时期还逐渐涌现出一些类量词,数量名语序的确定也是在这个时期。在现代汉语中,有30%左右的量词都来源于魏晋时期,也就是说,量词的语法化是在魏晋时期初步完成的。本文根据语法名量词展开分析,首席那提出名量词的概念,进而分析名量词的范围,其次对汉语史上的名量词语法进化过程分析,最后分析留学生运用名量词的不足和对策。关键词:现代汉语;临时名量词;运用目录一、相关概念............................................1(一)名词.............................................1(二)量词.............................................1二、对量词范围............................................1(一)量词是指个体量词...................................1(二)量词是一个词类.....................................2(三)认为量词是一个词类的理由...........................2三、汉语史上名量词语法化进程..............................3(一)原始度量词的出现...................................3(二)个体量词的出现.....................................3(三)量词的发展.........................................4(四)名量词语法化的初步形成.............................4四、留学生运用语法量词现象的分析.........................5(一)留学生句子分词测试...............................5五、培养留学生运用量名词对策..............................6(一)教师强调汉语词汇概念,提醒学生注意分词问题.......6(二)培养留学生的汉语语感.............................6结束语....................................................8参考文献..................................................9一、相关概念(一)名词殷志平(2000)认为“一身冷汗、一脸得意、一肚子火气”中的“身、脸、肚子”与名词的共同性多一点,把他们处理为名词,“一”为形容词,把“一身冷汗”类短语看作名词短语。谭景春(2001)归纳出临时量词的三个特点:可类推性,数量很多、是开放的类,词义没有明显变化,主张把临时量词看作是名词的一种用法,仍然处理成名词,并指出《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标注了专职量词,小标注临时量词。(二)量词郭先珍(1987)指出,临时量词是“从名词、动词、形容词临时借用来表示量的。它们只用于一定的语言场介,多具有修辞色彩,例如‘一手泥、一脸汗、一裙子水’等”。李字明((2000)认为,“一池春水、一脸疙瘩、一肚子坏水”等中的“池、脸、肚子”是名词借用为量词,并总结出具有负载、包裹、容纳等意义的名词可以借用为名量词,有些名词借用为量词以后,数词倾向于用“一”[1]。二、对量词范围对于量词的范围、性质、作用的认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在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看法:(一)量词是指个体量词有的学者认为汉语中的量词就是个体量词,用于对事物的种类和性质进行表达,其与度量词之问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基本来源于国外,以及在海外生活的华人学者。由于度量词存在于这些学者的母语中,并经常利用容器的名称来作为计量单位,所以在其母语中不存在个体量词。于是,这些学者从自己的母语出发,将其与汉语进行对比,发现个体量词与众不同[2]。这些学者认为,汉语中的个体量词是其他语言中不存在的,且个体量词与度量衡单位又有所不同,不是机械的将数量表达出来,而是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是一类非常形象的量词,所以这些学者认为个体量词与其他类别的词语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有日本学者将用于数词后面,表征事物的种类和性质的一类词语,称之为陪伴词。有的学者认为量词具有名词的功能,能展现出名词中的概念特色,而这些特色与名词中所包含的内容存在一定的联系。在我国,也曾有学者支持这一观点,认为个体量词就是陪伴词,是一种纯然的语法,并不能与称量的数量同日而语。随着名量词语法化的发展,这位学者最后否定了这种看法。(二)量词是一个词类有学者认为量词的功能就是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