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张家港市多家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的爱好者的运动损伤情况。以每周参加一次以上羽毛球活动的爱好者为调查对象。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在苏州大学东区图书馆、苏州大学凌云楼的体育学院资料室、知网等相关网站进行资料的查找和查阅相关外文的资料和论文,对其进行翻译和分析。在总结前人羽毛球运动损伤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本文的羽毛球运动损伤研究进行深入的思考,为本篇论文提供理论依据。1.2.2问卷调查法本文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对张家港市多家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的爱好者发放《羽毛球爱好者受伤分析调查表》,通过实地调查结果反馈,在进行运动损伤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损伤情况,确保本篇论文真实且有效。1.2.3数据统计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分析,从中选取对本文有价值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不断的探索在数据中隐藏的重要线索。对张家港市羽毛球爱好者的运动受伤状况进行深度剖析,希望能对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和指导。2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现状调查2.1问卷设计为切实有效地了解张家港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现状,本文对张家港市风云俱乐部、张家港市金港镇俱乐部、张家港市保税科技俱乐部、张家港市格蕾斯俱乐部、张家港市张检豪斯俱乐部、张家港市新昌帽业俱乐部、张家港市圣奥俱乐部、张家港市奥迪汽车俱乐部、张家港市塘桥文体中心俱乐部、张家港市杨舍文体中心俱乐部、张家港市大新文体中心俱乐部等十几家俱乐部的羽毛球爱好者400人发放运动损伤情况问卷表,有效回收257份。其中女子羽毛球爱好者128人,占49%,男子羽毛球爱好者129人,占51%。本文采用《羽毛球“爱好者受伤分析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受伤位置例次及比例、受伤”类型例次及比例等20“个问题,根据回答结果理性程度设定四个等级为:差(0—5分)、中(6—12分)、良(13—18分)、优(19—23”分)。2.2调查结果2.2.1运动受伤情况呈现“面广、量大”的特点。表1运动受伤部位统计表部位次数比例(%)下肢9059躯干2818上肢2013头面部1510总共153100上表的数据显示:所选取羽毛球爱好者受伤发生位置共153次。下肢受伤90次,占全身受伤比重是59,躯干部受伤28次,占全身受伤比重是的18,然后依次是上肢比重是13与头面部比重是10。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羽毛球爱好者呈现“受伤位置广、受伤次数多”的特点。其次上表显示表明羽毛球爱好者下肢部位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受伤,是羽毛球爱好者受伤的主要原因之一。2.2.2运动受伤位置集中就目前对羽毛球爱好者受伤结果统计显示,羽毛球爱好者运动受伤的位置多集中于躯干部、下肢、上肢、头面部等位置,具体数据见表3:表2全身各部位运动受伤情况统计表部位次数比例%部位次数比例%膝关节6442.95口腔唇10.67腰部2315.43头颅10.67踝关节138.72前额10.67鼻64.02眼眶10.67腓骨42.68脸部10.67跖骨42.68眉弓10.67足肌肉肌腱42.68牙齿10.67肘关节32.01耳10.67颈部21.34胸椎骨10.67腕关节21.34手韧带10.67眼部21.34肩胛骨10.67肩关节21.34手肌肉10.67腕骨21.34指间关节10.67掌骨21.34指骨10.67手肌腱10.67股骨10.672.2.2.1下肢受伤表中显示膝关节的受伤为64次,占到下肢受伤比重是70。半月板损伤25次,占整个膝关节受伤比重是39,前交叉韧带10次,占膝关节受伤比重是15.62,然后是软骨5次,占比重是7.81,内外侧副韧带各是4次,占比重都是6.2,后交叉韧带2次,占比重是3.13。足受伤10次,其中跖骨受伤和肌肉肌腱腱膜受伤均是4次,占整个足部受伤比重是40,最后是舟状骨和趾骨,均为1次,各占比重是10。上述结论:下肢主要受伤的部位是膝关节。2.2.2.2躯干部受伤由表2的统计可知:腰部的受伤23次,占躯干受伤比重是85,颈部2次,占比重是8.69和胸部1次,占比重是4.34。腰椎间盘受伤18次,占腰部受伤比重是78.26,腰椎4次,占比重是17.39。肌群韧带筋膜2次,占比重是8.69。颈部受伤中,颈椎1次。从上述情况分析来看,躯干最主要受伤的部位是腰部中的腰椎间盘。2.2.2.3上肢受伤上肢受伤情况数据显示:上肢受伤17次,占全身受伤比重是10。手的受伤10次,占上肢受伤比重是58.82。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