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先进事迹创造教育奇迹的智者——朱永新他对教育的痴情、激情创造了奇迹他凭着深厚扎实的功底和卓著的成果在职称上实现了三级跳,在这方面创造了奇迹。1986年,年仅29岁的朱永新破格成为当时XX省最年轻的副教授;1992年,朱永新成为苏州大学最年轻的教授;1993年,年仅35岁的朱永新担当起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的重任。现在,他是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XX市副市长、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的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他一人身兼多职,在哪一个职位上,他都有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朱永新教授现在亲自带14位博士生,他绝不是只挂名的博导,他总是精心地给他的弟子们布置世界领先地位的科研课题,激发他们的潜能,不断地提升他们的研究能力,扩展他们的视野,带领他们攀登上教育科研的峰巅,使他们更加亮丽起来。他的学生李镇西是全国优秀教师,才华横溢,成绩斐然,无论是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不论是日常工作,还是教育科研,都达到了全国一流的水平;同时也是一个极有个性有棱角的闻名全国的年轻教师,可是李镇西对与他同龄的导师确实佩服得五体投地,在《导师朱永新》一文中,李镇西这样评价他的导师:“朱老师首先是位理想主义者,在当今日益世俗化、功利化、物质化的社会里,‘理想’和‘理想主义’每每被人嘲弄,可朱老师却仍然高扬理想的旗帜,将他的一系列教育思考的文章以‘理想’命名,专著也取名为《我的教育理想》,这让我怦然心动。作为在一般人眼中最‘实际’的行政官员,胸中依然燃烧着一颗赤子之心,更是让人欣喜与振奋。在中国的教育界,不缺有深厚的学术功底的学者,但这些学者中少有同时具备人间情怀而乐于直面现实的身体力行者;也不乏有宏伟抱负的官员,但这些官员中少有充满理想主义精神的性情中人;而有思想有才华有胆略有激情有个性的教育学者官员,更是很少很少。我由此而发自内心地敬佩作为‘朱市长’的朱老师,或者说作为‘朱老师’的朱市长。……”,“他不但在学术上引领着我们,在事业上提携着我们,而且在做人方面感染第1页共8页着大家……”李镇西这样评价导师的专著《我的教育理想》:“这是一本洋溢着诗意与激情的书。作为有着理想主义赤诚情怀的教育学者,作者对我们民族的教育事业一往情深,并对中国教育的未来给予热切地呼唤:‘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书中一篇篇文采飞扬的演说辞,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着作者心灵的潮水,也激荡着读者的心灵,让读者也禁不住心潮澎湃,与作者一起憧憬‘理想的教育与教育的理想’。这也是一本充满理性与智慧的书。作为有着深厚学术功底并同时担任着教育行政管理职责的领导者,作者对中国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着客观的回顾、冷静的分析和科学的展望……”朱永新对教育的痴情与激情感染了千千万万学子,《人民政协报》的编辑贺春兰曾立誓要考朱永新的博士研究生,还有些人为自己年纪大不能做他的研究生而扼腕叹息…………这里的每个人每件事都可以谱写出教育奇迹的诗篇。朱永新在副市长的位子上分管体育、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做出了骄人的成绩。“海峡两岸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圆满成功,受到许嘉璐副委员长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国教育“财富论坛”的“21世纪教育论坛”以“多元化、法制化与民办教育”为主题,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民办教育的高峰会议,至今已召开了三届;苏州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评弹艺术节和纪念昆曲被列入世界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周年暨优秀昆曲年轻演员展评活动;XX市图书馆是在他任副市长之后新建完成的,这个图书馆是全国办证最多的图书馆,平均每天接待读者8千人次,在馆内的过道墙壁上,有苏州籍近百位院士的肖像。这些院士肖像,和沧浪亭“五百名贤祠”里记载着的从春秋起为吴文化穷尽其才的594位名贤的头像与简介一起,在向人们展示吴文化历史的同时,也在叙述着苏州人与外来人共创一方天地的文化渊源。……一位学者担任政府领导工作,展示出卓越的领导才能,身在其职,谋其政,而且这个政谋得有特色,也是一个奇迹吧。他的著述集中体现了他对教育的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