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踩踏事件方案校园踩踏事件学校踩踏事件一直是校园伤害案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要对这方面问题进行防范,要知道一旦发生情况如何处理。一、哪些场所容易发生踩踏事件:在人员密度高空间有限之处,主要是空间有限而人群又相对集中的场所,例如楼梯、室内通道、球场和会场的出入口。人群的情绪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而过于激动,置身其中的人可能会受到伤害。二、发生踩踏事件的原因:1、学生在下楼梯、通过拱桥、打饭时时嬉戏打闹。2、发生特殊事件时学生产生恐慌情绪,秩序混乱,导致踩踏事件发生。三、如何预防和避免踩踏事故:1、举止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气氛。2、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3、发现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4、顺着人流走时,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5、假如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6、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同时尽量露出口鼻,保持呼吸通畅。7、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第1页共3页8、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9、在人群骚动是,脚下要注意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10、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时,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四、日常工作开展:1、完善制度。在上级下发有关制度和工作意见的基础上,要求对本校拥挤踩踏事故安全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完善,并上报。2、强化督查。在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由办公室牵头,以各项安全制度落实为重点,结合学校其它安全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督查结果以通报全体教职工。3、落实职责。党总书记为学校拥挤踩踏事故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监督员、值周教师、上课教师为直接责任人,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分别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负责,实行学校拥挤踩踏事故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4、加强教育。加强对广大师生宣传教育,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团队活动、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对学生深入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觉性和责任感。5、添置设备。学校要对照配备标准,逐步完善和提高照明等设施的配备。五、事故应急处理:1、报告制度。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具体为。师生发现有学生受伤,打电话、口头向学校行政值周报告,再由行政值周逐级报告;发现较严重事故,应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由领导小组向上级教育部门及当地政府报告,同时立即启动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时报告制度。2、救援措施。一旦发生较严重学校安全事故,由校长负责第2页共3页救援指挥。校长应当机立断,立即启动学校应急预案,按照预备方案,各就各位,组织救援行动。初步摸清情况,彻查事故原因,并建立相关名册。3、医疗求援。学校发生较严重拥挤踩踏安全事故,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发出医疗求援,并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受伤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4、联系家长。学校发生较严重拥挤踩踏卫生安全事故,应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如实说明情况,不盲目猜测。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安抚,防止过激行为发生。设立家校联络处,及时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家长做好服务工作。妥善处理相关问题,确保问题的解决。5、人员调度。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由领导小组组长统一调度,办公室具体安排,必要时可向卫生、公安部门抽调人员支援事故处理。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听从指挥,确保到位。6、信息公开。保障广大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