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二命题有章——数学文化与高考命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函件《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要求“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比如,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因此,我们特别策划了此专题,将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选取典型样题深度解读。考|题|统|计卷别题型题号考查角度2018年全国卷Ⅰ选择题10题几何概型2018年全国卷Ⅱ选择题8题古典概型2018年全国卷Ⅲ选择题3题三视图2018年北京高考选择题4题等比数列预测1:古代数学书籍《九章算术》《数书九章》等书为背景的数学文化类题目。预测2:与高等数学相衔接的题目,如几类特殊的函数:取整函数、狄利克雷函数、符号函数。预测3:以课本阅读和课后习题为背景的数学文化类题目:辗转相除法、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进位制、割圆术、阿氏圆等。预测4:以中外一些经典的数学问题为背景的题目,如:回文数、匹克定理、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四色猜想等经典数学小问题。考向一数列中的数学文化【例1】(2018·安徽模拟)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牛、马、羊食人苗,苗主责之粟五斗。羊主曰:“我羊食半马。”马主曰:“我马食半牛。”今欲衰偿之,问各出几何?此问题的译文是:今有牛、马、羊吃了别人的禾苗,禾苗主人要求赔偿5斗粟。羊主人说:“我的羊所吃的禾苗只有马的一半。”马主人说:“我的马所吃的禾苗只有牛的一半。”打算按此比率偿还,他们各应偿还多少?已知牛、马、羊的主人各应偿还粟a升,b升,c升,1斗为10升,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c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且a=507B.a,b,c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且c=507C.a,b,c成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且a=507D.a,b,c成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且c=507【解析】由题意可得,a,b,c成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b=12a,c=12b,三者之和为50升,故4c+2c+c=50,解得c=507。故选D。【答案】D本题以《九章算术》为背景考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意在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美题尝试1】(2017·全国卷Ⅱ)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意思是:一座7层塔共挂了381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数是上一层灯数的2倍,则塔的顶层共有灯()A.1盏B.3盏C.5盏D.9盏解析由题意知由上到下各层灯数组成一个等比数列,该数列前7项和S7=381,公比q=2。设塔顶层的灯的盏数为a1,则有S7=a11-271-2=381,解得a1=3。故选B。答案B考向二三角函数中的数学文化【例2】在古希腊数学家海伦的著作《测地术》中记载了著名的海伦公式,利用三角形的三边长求三角形的面积。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则其面积S=pp-ap-bp-c,这里p=a+b+c2。已知在△ABC中,BC=6,AB=2AC,则当△ABC的面积最大时,sinA=________。【解析】设AC=x,AB=2x,则由海伦公式得S=6+3x2·3x-62·6+x2·6-x2=34x+2x-26+x6-x=34x2-436-x2≤34·x2-4+36-x22=12,当且仅当x2-4=36-x2,即x=25,即AC=25,AB=45时不等式取等号。所以△ABC的面积的最大值为12,此时由余弦定理得cosA=252+452-622×25×45=45,故sinA=1-cos2A=35。【答案】35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涉及基本不等式、余弦定理以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解本题的关键是在“设元”的基础上,根据所给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写出△ABC的面积的表达式,并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最值。【美题尝试2】(2017·浙江高考)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创立的“割圆术”可以估算圆周率π,理论上能把π的值计算到任意精度。祖冲之继承并发展了“割圆术”,将π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其结果领先世界一千多年。“割圆术”的第一步是计算单位圆内接正六边形的面积S6,S6=________。解析如图,连接正六边形的对角线,将正六边形分成六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从而S6=6×12×12×sin60°=332。答案332考向三算法中的数学文化【例3】(2018·贵阳监测)我国明朝数学家程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