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楼宇信息交换(oBIX)标准及其应用探讨摘要:论述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状况,说明oBIX标准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oBIX标准的基本原理,提出oBIX标准的应用解决方案和实现架构。关键词:oBIX,智能建筑(IB),系统集成,实现架构OpenBuildingInformationExchange(oBIX)StandardanditsApplicationAbstract:TheprocessandstatusofIntelligentBuilding(IB)systemintegrationarereviewed,thefunctionandsignificanceofoBIXstandardinIBsystemintegrationareexplained.Afterthat,theprincipleofoBIXstandardisanalyzed,itsapplicationsolutionandimplementationframeworkaregiven.Keywords:oBIX,IntelligentBuilding(IB),SystemIntegration,ImplementationFramework1.前言智能建筑(IB)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其理论和技术逐渐形成,并已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和产业。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智能建筑仍将不断采用高新技术,并不断发展。这种不断发展的特性使智能建筑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技术特性。虽然无法预测未来,但回顾智能建筑系统的发展历程,并对不同发展阶段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既可以在智能建筑系统中恰当地应用现代高新技术,也可以准确把握智能建筑系统的发展方向,及时掌握新技术,以迎接新技术的挑战。从智能建筑系统的实现技术来看,智能建筑系统就是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建筑的运行和管理过程而建立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控制和管理系统,其目标就是增强建筑的效能(performance)和提高建筑的产出(productivity)。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智能建筑系统在不同的时代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方案。(1)单功能系统: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以通用型控制器(GPC)为基础的直接数字控制(DDC)智能建筑自控系统。一个DDC智能建筑自控系统控制一个或多个楼宇设备,并形成一个功能单一的自控系统(如电梯自控系统、照明自控系统等)。这个阶段的技术特点是,通用控制器没有通信功能,没有出现现场总线或自控网络。正因为如此,这种智能建筑自控系统的自控系统形成了完全封闭的“信息孤岛”。(2)多功能系统: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微控制器(MCU)为核心的专用控制器(ASC)。这种专用控制器面向具体应用对硬件系统资源进行定董春桥,男,1976年1月,博士后,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节能研究中心,邮政编码:100084,电话:(010)62780201,E-mail:dongcq@mail..tsinghua.edu.cn制,具有非常高的性能/价格比。由于这种专用控制器硬件资源有限,一般仅能完成特定的控制功能,复杂的控制功能必须上传给硬件和软件资源丰富、且功能强大的上位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由此形成了具有多功能的自控系统,即所谓的“集散控制系统(DCS)”。在集散控制系统中,专用控制器具有通信功能,并通过现场总线或自控网络进行互连,以实现各专用控制器间的信息共享及“分散处理、集中管理”的功能。但不同的集成系统基于不同的现场总线标准(如EIB,Modbus,Profibus等),这种智能建筑子系统虽然内部实现了互连和信息共享,但不同子系统间仍然形成了更大的“信息孤岛”。(3)集成系统:上世纪90年代后期,IT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现场总线或自控网络有了更深入和更完整的认识,并更深入地意识到解决“信息孤岛”和构建完整智能建筑系统的重要意义,以及制订专用于智能建筑自控领域自控网络的必要性。在这种背景下,由ASHRAE学会资助产生了BACnet标准,由此智能建筑自控网络由专有型向开放型转变。在要求开放的形势下,LonWorks标准也公布了参考实现源代码而成为开放标准。在开放标准基础上,各种智能建筑子系统的信息可以共享,因而理论上可以构建完整的集成智能建筑系统。但事实上,由于不同标准之间存在差异,即使是公认的BACnet和LonTalk两大标准,也很难实现不同标准间的无缝集成。很明显,如果制定一个公共的集成接口,并且所有的自控网络标准均支持这个公共集成接口,则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