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洼乡人民政府汛期防治地质灾害工作应急预案平政发(2008)13号平松乡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各村民委员会、各企事业单位:2008年汛期将至,为了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对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损失,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领导机构为了加强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乡人民政府成立平松乡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具体成员如下:组长:宋瑞斌(乡政府乡长)副组长:冯乐天(乡党委副书记)石建青(乡人大主席)李彦平(乡纪检书记)赵建国(乡政府副乡长)李海斌(乡政府副乡长)马建军(乡党委委员)阎天峰(公安派出所所长)刘志宏(卫生院院长)成员:张瑞光(乡办公室主任)池存喜(平松村党支部书记)王玉润(白泉村党支部书记)樊彦富(新寸村党支部书记)范明生(河梁村党支部书记)张培德(瓦房村党支部书记)李海云(西河峪村党支部书记)药更怀(三泉村党支部书记)巩文军(玉女村党支部书记)梁宪云(合山村党支部书记)赵海军(坪地川党支部书记)第1页共4页应急预案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张瑞光同志兼任。二、工作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应急处置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监测网络,强化预警分析,搞好预案演练,提高防范意识,有效控制危机,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3)坚持依法规范的原则。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防治地质灾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4)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在乡委、乡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专业处置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三、应急处置(1)地质灾害发生后,事发地村委会、村小组要立即如实向乡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地质灾害相关情况,由乡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及时上报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2)乡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各相关部门接到地质灾害重要信息报告后,研究判断各类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及时提出紧急处置建议,向乡政府领导组报告,并将乡政府应急领导组领导同志批示或指示传达给有关村委会和部门,并跟踪反馈落实情况。(3)各村及村民小组和相关部门要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相关信息,对于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地质灾害信息的报送,要高度重视,严密监视事态发展,及时上报乡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同时,乡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及时汇总有关情况,向上第2页共4页级汇报。四、应急保障根据事件危害程度,乡直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及相关预案要求,做好应对地质灾害防治的人力、财力、物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等保障工作,保证应急救援的急需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必要时,由乡政府负责向上级政府请求援助。1、人力保障。(1)公安(消防)、医疗救护、疾病控制、地震救援、防洪抢险、矿山救护以及水、电、油、气等工程抢险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2)机关、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是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社会力量的应急能力建设,使其掌握一定的救援知识和技能。2、财力保障。处置地质灾害防治中所需财政负担的经费,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必要时,请求上级财政部门的支持。3、物资保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储备、调拨方案,明确储备地点、储存方式、储存物资种类、储藏数量和调拨程序等,应急储备物资调用由乡政府应急领导组统一协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