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下高校财务会计面临的问题及思考1、高校财务会计所处大环境描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高校财务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新形势下,教育体制改革逐渐深入,政府管理权力下放,高校成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高校依法多渠道筹集经费的格局已经形成,在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资源日益增加的背景下,传统的高校财务会计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高校财务会计存在着不健全、不合理的问题,为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高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1】2、高校会计与企业会计异同(核算内容及特点)高校会计核算内容除了应有的党费、团费、工会会费等代管款项外,有的高校还将以前年度结题的课题费余款转入代管款项核算,有的将校属企业或与学校有业务往来的公司的一些与校内其他单位的转账资金转入代管款项核算,有的高校直接将一些老师的横向课题直接算作代管款项核算,有的将本部门的事业创收收入也算作代管款项核“”“”“算,有的高校将本校的科研资助款,奖代基金,项目”管理费等也算作代管款项核算等等。高等院校使用的是财政性资金,包括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的资金、各类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中财政追加的资金,以及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等,其业务性质带有很强的财政性资金特点【2】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表现为企业资金的运动,从而形成了企业财务会计的对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也就是企业财务会计的对象具体化:收付有价证券和款项,例如收付企业销售货物的款项、购进货物的款项以及其他款项等,收付企业股票、公司债券以及其他票据等;增减、使用和收发财物,例如产成品的入库与发出,购进与领用材料,增加与减少固定资产;发生和结算债权、债务,例收发生和结算账款,应付账款以及应收、应付款;增减基金、资本;增加和减少资本和盈余公积;收入、计算费用、支出、成本,例如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支出,计算产品成本和管理费用;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的,例如企业的销售收入大于业务成本、销售税金和附加,表现出盈利,按照规定进行分配,否则就是亏损,按照规定进行补偿;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3、目前高校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必要性(问题:内控、核算方式、预算方面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高校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格局已基本形成,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推进,这些都要求改革高校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内容方面。除了应有的党费、团费、工会会费等代管款项外,有的高校还将以前年度结题的课题费余款转入代管款项核算,有的将校属企业或与学校有业务往来的公司的一些与校内其他单位的转账资金转入代管款项核算,有的高校直接将一些老师的横向课题直接算作代管款项核算,有的将本部门的事业创收收入也算作代管款项“”“”“核算,有的高校将本校的科研资助款,奖代基金,项”目管理费等也算作代管款项核算等等。会计核算结果方面。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看到,一方面影响了代管款项科目的正确核算,另一方面也导致整个学校的财务收入和财务支出不真实,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表,最后提供了虚假的会计信息。【3】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层次越来越多,传统的集中管理模式由于决策集中,应变能力差,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管理的要求,校院二级财务管理体制应运而生即校级财务部门对二级院系通过编制部门预算对经费使用进行总量控制,二级院系在学校统一资源配置和财务收支计划以及统一财务规章制度下,对学校下达的分配的教育资源和预算经费进行自主统筹分配和利用。二级财务管理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二级院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它毕竟处于起步阶段,二级院系管理职责不明确,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预算编制不完善,执行不严格,效益观念淡薄,学院之间历史原因及专业差异存在资源配置不公现象。【4】4、国际横向比较先进案例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学者DorigoM等人认为财务预算指的是现金收支活动的现金预算,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财务成果的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损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