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战略部署,贯彻落实质量强市要求,坚持“以质取胜、质量优先”,不断夯实质量建设基础,创新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努力推进我市公路水运工程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二、主要目标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公路水运工程“省、市、县”三级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狠抓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加强技术创新,积极推广先进的工艺、工法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促进工程建设质量水平稳步提高;完善公路水运建设市场信用评价体系,增强建设主体质量行为约束能力;全市公路水运工程竣工验收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一批工程项目争创国家、省、市工程质量奖。三、主要任务(一)完善“省、市、县”三级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充实县一级管理力量。进一步贯彻落实XX省交通运输厅《关于省市县三级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等工作分工的意见》(浙交"2011"62号)文件要求,按照《关于明确市县(市、区)两级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等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甬交建"2011"217号),推进各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切实履行限内项目质量安全监督职责,充实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力量,适应我市交通建设发展的新要求,提高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二)加强科技创新,狠抓工程质量通病治理。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和研究,针对涉及工程质量安全的技术难题和关键技术,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引导和鼓励企业结合重点项目建设,针对工程实际需要自主创新。积极推广应用成熟适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提升科技进步对工程质量安全的贡献率。进一步总结全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经验,形成相第1页共5页关的工艺、工法,在全市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在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分析和研究其它工程质量通病的成因和治理对策,建立工程质量通病治理的长效机制。(三)进一步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更加严格的建设市场动态监管体系,按照《XX市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市场信用动态管理实施意见》的要求,做好工程质量各方责任主体和有关单位信用评价综合考核工作,客观、公正、公开反映工程从业单位质量信用状况,加强对从业单位和人员的质量不良记录管理。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信用收集与发布制度,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和招投标工作相挂钩的机制,通过信用约束机制增强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意识。(四)落实工程质量责任。深入贯彻落实工程建设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体系建设,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依法监管、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共同监督的质量安全工作机制,构建建设单位负总责,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贯穿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责任体系。切实落实工程项目法人质量责任终身制、工程质量责任登记制等制度,强化政府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在工程建设中将工程质量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员,做到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严格执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质量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力度。(五)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按照《关于建立和加强XX市公路水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通知》(甬交建"2011"77号)要求,进一步落实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和制度。调整质量安全监督重点,建立以参建单位主体质量安全责任为核心的质量安全行为监督机制,由直接监督转变为间接监督,由微观监督转变为宏观监督,由对以工程实体质量安全为监督重点转变为以责任主体质量安全行为为监督重点,由阶段性监督转变为全过程性监督。突出对质量管理较薄弱项目的监管,突出对质量行为不规范和社会信用较差的责任主体的监管,加强检查工作的阶段性、连续性和针对性,提高检查工作效率,有效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第2页共5页质量整改的到位率。(六)加强试验检测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加快试验检测能力建设,全面提升试验检测技术能力。通过试验检测合理的控制并科学的评价施工质量,保障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