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深入开展“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区中小学校深入开展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创新中小学德育教育方法和工作的新途径,根据中央文明办、xx省文明办、xx市文明办的工作要求,决定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现制定活动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拥有善心、树立善念、实践善行来实现人格的优化与完善,从而积善成德,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达到一所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效应,达到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形成人人崇善、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社会道德新风尚,推动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二、活动目标通过全面实施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逐步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从而达到明德为善、诚信做人、礼仪立身、诗书传家的目标。三、实施原则(一)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既要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日行一善道德实践的特点,适应中小学生接受能力,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坚持日常行为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要落实到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行动中,第1页共3页与学校思想品德、音乐、美术课等教学活动相结合,与经典诗文诵读、文明礼仪常规教育以及校本实践课程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发现善源。(三)坚持重在实践、体现特色的原则。各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和特点开展日行一善道德实践特色活动。(四)坚持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学生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谦恭待人。(五)坚持多元化的原则。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融合多种元素,要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德育实践教育、课题研究相结合;与学雷锋等实践活动,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和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森林日等纪念日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实践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四、活动范围及对象活动范围。各中小学校,并延伸到家庭、社会。活动对象。各中小学生、教师,并可延伸至家长。五、活动实施途径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要有机渗透到学校德育教育之中,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行善活动,使学生知道并理解善的意义和内涵,掌握行善、为善的内容、要求、方法。要重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发挥整体合力,提高道德实践活动的实效。各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行善教育。(一)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是培养孩子品德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家长要当好学生参与日行一善活动的辅导员,通过茶余饭后的座谈交流、日常生活中的示范引导,使学生孝顺父母,生活自理,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待人热情,做合格的家庭小主人。(二)注重学校引导。学校是开展知善行善的主要阵地。学校要将善的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深入挖掘善的基本思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以善为主题,通过开展学习第2页共3页雷锋、互帮互助、组织小小志愿者队伍走进社区开展扶助孤寡老人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向善、从善、行善的校园环境,从而使学生从小养成抬手做好事,遇人多行善的良好习惯和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三)注重社会实践。社会是学生践行善德的广阔天地,是检验培养学生知善行善的具体环境。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日行一善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和面对社会,主动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