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水畲族乡争创“五个一流”实施方案青水畲族乡争创“五个一流”工作方案一、发展定位(一)总体要求。利用三年的时间,即2005—2007年,把青水畲族乡建成依托三明—永安城市联盟,走在全省前列的、文明的、富庶的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强乡。(二)目标任务。到2007年,畲乡各项主要经济和社会指标位列全省18个少数民族乡第三位,个别指标力争第一位,实现“保三争一”目标,即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65亿元,年均增长1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8亿元,年均增长10%;工业总产值达2.41亿元,年均增长25%;财政收入480万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5096元,年均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达4000万元,年均增长20%。(三)主攻方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步伐,重点把套种高效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打响“天宝岩”茶叶特色品牌,扎实推进“三地”战略,逐步形成“万亩优质烟叶基地、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和万亩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实现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二、工作重点在XX县区“强市富民,保十争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指引下,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以加强各级执政能力建设为主要保障,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为主要举措,以推进全乡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繁荣进步为主目标,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工作机制、一流的干部队伍、一流的领导班子。(一)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1、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1——烤烟。在“积极推广、普及良种、主攻质量、增加效益”上下功夫,加强烤烟生产的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系列服务等工作。全面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和集约化烘烤技术,使畲乡烤烟生产质量、产量、效益再上一个新台阶,力争今后三年建成万亩高山优质烟基地,进一步巩固畲乡烤烟支柱产业地位。第1页共9页——林竹。按照《畲乡林竹产业规划》抓好实施。以现有竹林为基础,垦复低产竹林为重点,新植扩延为补充,加工增值为龙头,使竹业经济走上一条集约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把全乡21个村分为“林竹加工区,竹林培育区,商品林培育区”分类经营,争取做到每年扩鞭毛竹、新植中小径竹4000亩,到2007年全乡完成三个“一千”(苦竹示范基地1000亩,毛竹示范片1000亩,西南桦与光皮桦示范基地1000亩)工程,总的面积达到5万亩,建成短期工业原料林基地5000亩,使林竹产业成为畲乡继烟叶之后的又一新的支柱产业。——茶叶。注重基地建设和规模经营,适时建立相适应的加工、保鲜和运输等服务体系。实施“名牌”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引导和帮助做大做强规模,打响“天宝岩”茶叶品牌,三年内投资1950万元,建成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绿色食品”茶叶生产车间,每年新植2000亩以上茶园基地。同时努力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天宝岩”茶叶后道的包装工作,提高茶叶制品的经济效益,争取到2007年使基地茶园面积达到1万亩,年产优质茶500吨以上,年创产值3000万元。——蔬菜。积极应对市场,广泛发动农民,利用山地和新垦茶园,大种以莴苣、辣椒、槟榔芋为主的无公害蔬菜,并继续引进其它优势品种,扩大生产规模。实施“特色”战略,灵活地应用独特的高海拔的地理优势,提高无公害蔬菜生产效益。以60002亩无公害飞桥莴苣种植为重点,逐年扩大新品种规模,实现年新增1000亩以上,争取到2007年建成万亩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养殖业。大力发展樱桃谷鸭、山地土鸡(斗米金鸡)、竹山养羊等畜禽养殖业,并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规模。到2007年,力争年饲养樱桃谷鸭规模达到60万只,培育扶持重点养殖大户10户,年创产值突破千万元;力争利用山地年饲养土鸡(斗米金鸡)规模达到30万只,年创产值600万元;力争利用竹山年饲养羊规模达到5000只,年创产值达到100万元。——食用菌。做强食用菌产业,实施“规模”战略,借助第2页共9页外界技术、资金,通过筹建食用菌发展公司,三年内实现优质菌种的开发、栽培、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化目标,争取到2007年使全乡食用菌培育规模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6万平方米。2、着力推进资源的深度开发。继续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抓好煤炭资源的深度开发,学会利用资源拓市场。对矿产资源产权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