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与推广》摘要:公共图书馆失是面向社会,服务群众的知识海洋,也是精神文化传播的溯源地,一个地区公共图书馆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与否,直接关系到当地的精神文化建设,更是衡量一个地区民众素养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处于发展中,起步晚,设备相对落后,而且藏书数量不多,更新速度慢,人均占有量少,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发展的文化需要。进入新世纪,数字技术兴起,能否将其与图书馆服务相结合,进行创新与推广,成为时下热点,本文就此展开讨论,抛砖引玉,希望得到有关专家的不吝指教。关键词:数字环境;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推广.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就是,“开放程度低、分布数量少、办馆质量低、馆藏图书少”,而且群众的参与度不高导致公共图书馆职能的发挥受到限制,这就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数字环境下,可以通过这种先进方式进行公共图书馆的创新与推广,深度发掘图书馆职能,起到广泛的宣传和推动作用,为群众提供更广泛的阅读资料,提高针对性和检索性,引导大家参与到其中。一、数字化的开放接口和索引技术——提升群众参与度为了解决公共图书馆开放程度低的问题,利用新技术特地引进数字开放接口和索引技术,推进公共图书馆职能的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公共图书馆开放程度低,从侧面反映了群众参与程度低,其障碍就是大家很少有整块的时间去泡图书馆,而且如果是将书籍借回家去看,也要在浩繁的图书馆内进行搜索,在这里我提出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和接口的开放。1.1小区局域网的建立和远程查找。一般来说,现代公共图书馆运用的数字技术就是网站的建立,作为一个抽象的电子图书馆,不仅仅只是实体,更是一种资源。网站的建立就是一个公众接触图书的通道,但是为了保障其安全性,往往要求注册后才可以使用,有的网站是以小区局域网的技术进入,因此,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技术,可以让大家通过注册,或者获取图书馆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这有利于群众远程参与,而不必亲临图书馆,就可以自由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包括书目和电子文档资料。在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这种远程数字技术很适合人们短时间之内查找资源,并且寻找当中的一句或一段用于当前需要。1.2电子索引和现场索引技术的结合。由于数字化图书馆对于存储系统的需求是数据集中存储,有较高的可用性、扩展性,必须有一个索引技术进行快速查找,而电子索引和现场索引的技术就成为一个好帮手。这种数字化的技术,可以用到网站上,也可以用到公共图书馆的现场。前者是指远程搜索的查找,后者是指现场的查找,两者的界面可以是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但是远程搜索总要比现场搜索详细一些。大家在浩如烟海的书籍里寻找自己所需,是一个重大工程,而数字搜索技术引进,便大大方便了查找。一般运用的是关键字搜索法,按照二进制的逻辑,进行一对多的编程,通过输入关键词,就能显示出含有此词的书籍名称,或者通过音序搜索和笔画搜索,将书籍开头字母输入,或者按照书名的笔画输入,找出相关的书籍,这有点像字典的检索方法,适用于只知道读音或只知道写法的人们。此外,按照书籍不同的分类进行编排索引,方便不同学科和专业的人们使用。因为公共图书馆一个职能就是特色化,有专业书籍,更有大众化的书籍,对象就是社会各个行业的人们,这样才能起到服务作用,因此分类检索尤其重要。其次,图书馆现场的数字索引,往往是和大类相关的。公共图书馆的书排可以按照从A-Z26个字母编排,每一个字母代表一类书籍,在书排侧面贴上标签,例如历史类A1,哲学类A2等,同样在搜索机里,也按照这种顺寻和编号输入,当人们在现场找寻书籍的时候,通过电子索引知道A1是历史书籍,那么就可以直接找到相关的书排去查找。因此大家既可以在现场或是在远程,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方便两者的不同使用。二、不同层级和方式的图书馆设置——提升分布数量。据调查,在西欧国家,每1.2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人均书籍占有量是3-5本,而中国每3.6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人均占有书籍0.56册,不到一本,这么大的差距,我认为不仅仅是由于图书馆的实体建筑分布数量少,更是由于电子图书馆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