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可能你也留意到题目之前一直是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后来由于我看到有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没有看到区域的定义,因此修改了。区域和城市都可以,哪个好写定哪个第一章引言1.1选题背景和意义1.1.1选题背景1.1.2选题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1.2.1国内外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1.2.2国内外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研究现状1.3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1.3.1研究方法1.3.2研究视角第二章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2.1生态文明研究综述2.1.1生态文明概念的厘定2.1.2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2.1.3生态文明的基本原则2.1.4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2.2煤炭资源型区域研究综述2.2.1煤炭资源概况及其特征2.2.2煤炭资源型城市概念及周期理论2.2.3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特征及其产业结构分析2.3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基础2.3.1可持续发展理论2.3.2科学发展观理论2.3.3生态系统理论2.3.4环境承载力论第三章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环境难题及其形成原因3.1煤炭资源型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困境3.1.1土地资源占用和破坏严重3.1.2水资源破坏及污染3.1.3大气环境污染3.1.4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和破坏3.1.5地质灾害频发3.2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环境难题的形成原因3.2.1正确生态文明观念长期缺失3.2.2权威性法规缺位与现行制度不完善问题3.2.3长期生态损失积累与治理资金投入有限问题3.2.4产业结构单一且发展具备严重的路径依赖3.2.5管理职责划分与规划实施问题3.2.6生态化生产技术创新不足第四章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案例研究4.1国外典型煤炭资源型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4.1.1德国鲁尔区——经济转型,以政府为主导4.1.2美国匹兹堡——“复兴型”经济转型4.1.3日本九州、法国洛林——整体退出模式4.2国内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以辽源市为例4.2.1辽源市概况4.2.2辽源市生态环境的历史和现状4.2.3辽源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措施4.3以山西为典型案例4.4借鉴第五章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5.1观念方面:关键是确立新的生态文明观念5.1.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生态文明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5.1.2以转变政绩观为枢纽,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5.1.3全力培育和打造高品位矿区绿色文化5.1.4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5.2经济方面:优化能源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5.3政治方面: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生态法制建设5.4技术方面:强大的技术支撑是其中的关键一环第六章结束语摘要关键字正文第一章引言1.1选题背景和意义1.1.1选题背景1.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我们在陶醉于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却也充分领略到了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报复。随着人类索求的无限膨胀和有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与自然矛盾也日趋尖锐,生态危机已发展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建国以来,国家为满足各个领域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大力发展煤炭产业,产量也由建国初期的0.43亿吨发展到20世纪末的13.3亿吨。煤炭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每年消耗的能源中,75%来自煤炭。而且在未来较为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会以煤炭资源为主。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因采矿等活动的加剧而失衡,如空气污染、水体酸化、土壤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自然景观破坏等,并威胁到人体健康。长期的生态损失积累新产生的毁损与治理恢复数量质量上的问题,以及少有节制的采矿活动,使得研究矿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所以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不仅关系到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十年九旱,缺林少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障碍,生态产品已成为全省人民群众的最高渴望。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山西之基在于林,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显得愈发重要和急迫。2.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