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气候基本特征1【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识记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了解冬、夏季风的源地、性质及影响。2、运用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熟悉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理解夏季风的不稳定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3、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概括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尊重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与人类的之间的相互作用,树立正确的人地观。4、运用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降水量资料图,简要分析四座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重点】概括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学习难点】熟悉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理解夏季风的不稳定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教学模式】“看图说话”地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情境体验法【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环节一【情景导入】教师:展示东北汛期的实况视频,提问,视频呈现了什么?学生:观察视频,回答,洪涝灾害(东北的汛期)。教师:一般我们知道,我国南方多洪涝灾害,那为什么东北也有洪涝灾害?学生:七嘴八舌话东北教师:其实,这是由我国气候特征决定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气候基本特征1。【过渡】洪涝灾害,其实与一种风有重大的关系。我们先来寻找一下,它那一种风?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请大家读书30页,完成学案1“看图比较季风”【设计意图】用视频诱引学生感受现象,从而快速的进入问题的思考,进入课堂。环节二【质疑探究一】“风生水起”---季风气候显著1【自主学习】学生看图比较季风,独立完成表格:季风源地风向性质影响范围影响效果冬季风夏季风【合作交流】各小组,师友互助,交流成果,互相质疑并解答。【精当点拨】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差异。2【自主学习】在图中标(涂)出夏季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风区、非季风区以及之间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和冈底斯山)。【展示评议】学生在图中描画出来“大阴贺巴冈”,并熟练的指图说出。3【合作交流】学生读图比较,受海陆位置影响,我国气候特征之一:夏季:盛行风气候冬季:盛行风气候【过渡】为什么夏季风能做到“风生水起”?因为夏季风与季风区的雨带“风雨同舟”环节二【质疑探究二】“风雨同舟”---东部地区的雨带推移4【自主学习】阅读课本31页,填表:地区雨季开始雨季结束雨季长短自然环境北方南方5【精当点拨】师生观察东部地区雨带的推演视频以及示意图,共同总结:风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设计意图】根据特征,总结规律,预想自然之规律,了解人生之适应自然界的重要性。三“风调雨顺”---降水的时空分布【自主学习】读书完成6、7、86空间分布规律:总趋势是从向递减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季节7时间分布规律:南方雨季,北方雨季。年际变化。8影响因素:尊重自然环境(规律)【合作交流】小组,师友互助,校正学习成果,预设的问题可能是影响因素。【设计意图】:规律的总结,必须先经“体验—感悟—分析—归纳—建构”,思维才是有效的,学习才是可持续的。【感受中考】:“风风雨雨”1.关于我国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季风区B.夏季风都来自太平洋,以东南风为主C.冬季风来自青藏高原,以西北风为主D.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A.偏北风B.偏东风C.夏季风D.冬季风3.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A.海陆位置B.地势影响C.纬度位置D.地形复杂4.下列山脉既是我国地势第二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又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是()A秦岭B太行山C.阴山D大兴安岭5.下列不属于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的是()A冬春少雨B年际变化小C夏秋多雨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6.读甲、乙两幅雨带图,回答:(1)甲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