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华裔作家借助文学的影响力以主流社会的文字对抗美国主流社会的历史、知识和记忆,展现了不同于美国主流社会的对抗叙事。本文首先简单介绍美国华裔的成长特点,强调美籍华裔根深的中国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其次结合作品,论述儒教核心:仁爱思想在美籍华裔的作品中的反映。最后指出儒家思想永远是华裔摆脱生存困境、坚定生活信心的精神支柱。摘要:华裔作家:儒家思想;作品分析一、美国华裔文学的概念和形成过程1.1概念美国华裔文学是指由在美国生长、受教育或虽不在美国出生但在美国成长、受教育的以英文进行创作的美国华裔作家的作品。这类接受美国主流文化教育、以英语进行创作的美国华裔作家的共性和特质在于:他们在血缘和文化上与中国相联系,但他们接受的是美国主流文化的教育,形成了美国的认知范式、内化了美国文化。受美国的淘金热,1850开始华人大量移居美国。随着这批华人的迁徙,美国华裔文学作品逐渐显现。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出现以黑人为主的大规模民权运动,其它少数族裔也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紧随其后,美国华裔辛苦耕耘,终于出现一批具有相当知名度的美国华裔作家,如汤亭亭、谭恩美等。美国华裔文学是中美两种文化碰撞和杂交的产物,但又呈现出鲜明的个性与特色。1.2形成过程美国华裔文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为开创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转折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可谓走向繁荣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黑人为主的民权运动在美国国内风起云涌,唤醒了在美少数族裔人民对自身权利以及身份的意识,也催发了学术界对少数族裔的关注和兴趣。这股风潮不仅激发了一批在美国出生且受到良好教育的美国华裔作家的创作冲动,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理论、观点、灵感和空间,推动了美国华裔文学创作和批评的繁荣。20世纪七八十年代便成了美国华裔文学的转型期和觉醒期,是美国华裔文学走向成熟和繁荣的一个重要阶段。几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美国华裔文学选集和作品在20世纪70年代相继问世,受到了美国主流学术界和读者的关注和好评,有的作品很快进入美国文学主流,把美国华裔文学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反映“边缘文化”的美国华裔文学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发表了美国华裔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女勇士》,将美国华裔文学推向一个高峰。该书以独特的叙述视角和手法、丰富的文化形象和奇特的故事传说震撼了当代美国文坛,丰富了美国文学的内涵,并获得该年度“美国国家图书评论界奖”非小说类奖。汤亭亭的出现,使美国华裔文学不仅在美国通俗文学中占有一定地位,同时也正式走入美国主流文学的行列。汤亭亭以现代女性的眼光去追寻华裔女性的传统。她更侧重于描写女性生活在两种文化、两个世界之中的困惑、无奈与挣扎。她的《女勇士》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叙述者游移在现实与幻想、中国与美国、过去与现代之间,抒发了她对中国男权压迫的愤恨,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位女性和少数族裔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失落和失声。她同时也展现了在权力不平等的社会中,从自我厌恶到迷惑、反抗,再到寻求自我身份的不平常的成长过程。她的作品深受民权运动、女权主义以及现代创作手法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美国华裔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美国文坛上又出现了一批十分活跃且富有影响的新生代华裔作家。他们中一些人的作品在美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如谭恩美在1989年出版了《喜福会》。一般认为,谭恩美是美国华裔文学继汤亭亭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喜福会》探寻了母女两代人之间的爱恨关系以及两代人在两个世界、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是近些年来美国华裔作家对中美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的一个模板。谭恩美的小说在主题及艺术魅力上可谓是汤亭亭小说的延伸与继续,但她的小说较汤亭亭的作品更为凄美动人。这是因为,作为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似乎具有一种摆脱不掉的中国情结和中国文化意识,具有东方女性独特的细腻情感和审美趋向。她在创作中十分关注家庭关系、亲情血缘以及华裔妇女的身份地位,因此她的作品更具人情味;此外,在她小说中,中国母亲的形象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这一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