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4页No.C19990261999-10比较优势战略及其实施的制度基础1一、导言:讨论的背景经典的贸易和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其比较优势产业是从初级产品开始的,随着收入水平增长高于世界其它国家的水平,它的比较优势产业就会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越是人口稠密、资本资源稀缺的国家越是如此。纺织品和服装产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成为许多国家比较优势战略实施初期的首选目标之一(AndersonKym,ParkYoung,1989)。中国在建国伊始,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便宜,资本供给严重不足,利率水平相当高。而重化工业资本密集程度高、建设周期长,与我国当时的要素禀赋情况相矛盾。发展重化工业,就必须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牺牲其它部门的利益,人为降低发展重化工业的成本,为重化工业提供廉价的劳动力、资金、原材料。其结果,有限的资源被倾斜配置到少数几个重点发展产业上,而其它比较优势产业包括纺织业则得1该项研究是在林毅夫教授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资助下完成的。部分分析的内容得自于为天则经济研究所所完成的制度变迁案例分析。感谢他们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文章中所有不妥与问题均由作者负责。第2页共44页第1页共4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44页不到起码的资本。因此,这一阶段我国纺织工业的要素禀赋优势根本无法发挥,纺织产品长期处于短缺状态。更为严重的问题是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国有企业缺乏激励的机制,成为国有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根本原因。2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纺织产业作为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业部门,它的发展与变迁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转型时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代表性。更为重要的是,作为非国有经济代表的乡镇企业大多数首先进入的行业、进行初始的资本积累是纺织工业。我们的讨论也将主要集中在乡镇企业的在早期的要素组合过程中,如何依据市场交易来形成其产权合约,这些产权合约正是早期乡镇企业发展开始出现市场化交易的制度基础。因此我们将主要通过对乡镇企业早期要素获得和产权合约形成的分析,来说明形成竞争的制度基础。近二十年来中国的纺织工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而最为引人瞩目的变化是作为非国有部门的乡镇纺织工业的高速成长和国有纺织工业部门的大规模退却。这样的退却并不是当前的我们所不断谈论的“战略性改组”或结构调整中的主动退出,相当程度上是竞争的失败。3我们以为国有纺织工业部门竞争中的失败一方面由于乡镇企业构筑了适合于市场竞争的制度基础,使得比较优势能够得以充分显2在前30年,我国的纺织工业是一个高度集中的行业。纺织工业部具有很大权限,在1958年企业下放后,它仍掌握着主要产品(产量质量品种单耗等)和建设规模、主要建设项目的计划权,掌握着主要原材料(棉毛麻丝化纤染化料)的统一调配权。3据纺织工业部纺织企业对2564家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统计显示,到1998年10月,亏损面达到61%,亏损额达35元以上,资产负债比率高达73%。根据国有纺织部门所遭遇到的困难,中央政府提出从1998年起,用三年时间压缩淘汰落后的棉纺锭1000万锭,分流安置职工120万人,同时规定每压缩10000锭给予财政补贴300万元,由中央、地方财政各承担150万元;同时安排银行贴息贷款200万元,贷款的贴息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贷款还本期限为5-7年。第3页共44页第2页共4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44页现,同时国有部门缺乏激励的机制使得它无法应对要素比较优势的变化。4表一、全国乡镇纺织工业发展概况19861990199219941995企业个数4961753079592135893761783从业人数(万人)380.5460524.71557.25570.13总产值(亿元)301.19933.031921.314065.625185.70注:(1)乡镇纺织工业包括丝绸,不包括纺织机械与纺织器材行业。(2)资料来源:《1996年纺织工业统计年鉴》第221页。全国乡镇纺织企业在10年中从业人数增加了几乎50%,总产值增加了12倍多。1986年到1997年乡镇纺织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增长了66倍之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64%。与此相对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