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领导人论党性修养党和国家领导人论党性修养范文一加强党性修养,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当前应对各种挑战的内在要求。在党内,刘少奇既是党性修养理论的集大成者,也是注重自身党性修养的崇高典范。专题从刘少奇党性修养理论的形成条件、刘少奇党性修养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刘少奇党性修养的现实意义等三个方面对刘少奇与党性修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刘少奇的党性修养理论的形成是理论渊源、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理论渊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无产阶级领导对于党性修养的高度重视。另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高度推崇修身养性。客观环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党内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影响到了党的正确政治路线的执行。二是党内违反党性原则的思想和作风使党及其领导的事业遭受重大损失。主观条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刘少奇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二是刘少奇有着深厚的马列主义和传统文化根基。三是刘少奇有着丰富的革命工作经历。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促成了刘少奇党性修养理论的最终形成。1939年8月20日至9月20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在《解放》周刊发表,成为刘少奇党性修养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这一理论体系从党性修养的必要性、目标、主要内容、基本途径等方面,对什么是党性修养、为什么要进行党性修养、如何进行党性修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刘少奇的一生,不仅从理论的角度对党性修养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而且,他本人也是积极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的典范。1922年,刘少奇从莫斯科回到国内,进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之后,一直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工作中,刘少奇始终以崇高的党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打破教条主义、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和打破新迷信、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他工作和生活的点滴之间,他崇高的党性修养精神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当前,我们党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面对各种复杂严峻的挑战,我们党第1页共6页必须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加强党性修养。刘少奇的党性修养,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加强理论修养,认清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加强政治修养,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作风修养,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加强道德修养,提升共产党人人格力量。党和国家领导人论党性修养范文二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始终强调党员的党性修养,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为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为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领导干部更加要按照党章的标准,更多地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特点加强学习和实践,有针对性地、以改革创新的态度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水平。一、积极树立大局意识,正确把握工作方向。每个领导干部都有具体的分工领域和职责范围。但每个领导干部都从属于同一个党的事业,都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带领其他同志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都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做好自己的工作。这就要求从事具体工作的同志必须要有大局意识和目标意识,要求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思考能力。因此,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最重要任务是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更加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回答。要克服那种认为理论问题太枯燥、理论知识只务虚、理论学习是形式的错误认识,真心实意地纠正以干代学、因忙废学的不良倾向。只要真正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就能自觉地把理论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与自己的任务和工作结合起来。而在岗位职责范围内理解大局问题,最终要落实到在科学理论的宏观指导下解决具体问题、取得实际成绩。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文化工作者就是要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宣扬先进的文化和道德风尚,坚持主旋律的发展方向,从满足第2页共6页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出发,大力繁荣农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