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第一周学习总结2015.05.07是我到华润天镇大梁山风电场的第一天,刚来的时候被山上的大量风机深深的震撼到了,从火电厂出来的我无法想象到风电场的样子。在这一周的学习和参观自己倍感收获巨大,感触颇深,总结起来有以下两方面的收获。一、全新的场容场貌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进入风电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风电场的办公楼、变压站设备和远处转动的风机、风叶。如此规模的风电场,对我们刚刚步入风电行业我来说感到好奇新鲜,不由的想到了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培训开始前,风场的辛忠学值长为我们详尽的介绍了风电场的基本情况。从中了解到风场装机容量为100mw,分为两期建设,一起装机容量为49.5mw,二期装机容量为49.5mw,共有66台风力发电机。两期公用一个升压站。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理论学习,以风电场运行生产为主方向,采取边实践边学习的方法。这期间,风电场的老员工分别给我们讲解了风电场生产安全工作规程;风电场运行模式;升压站运行监控;升压站电气设备的结构原理和运行方式;电气倒闸操作;“两票三制”的执行以及风电场日常工作。紧接着又对我们进行了入场安全教育。浅显易懂的讲解,让我们明白了风电运行生产操作的全过程。懂得了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安全无小事”不可懈怠,必须把安全生产放在工作首位,把“安全重于泰山”时刻挂在心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与电打交道,一不小心就会危及生命,就会给企业和个人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说,“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应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贯穿于今后工作学习和生产操作的全过程。突破封锁线观后感在看到突破封锁线系列视频时,会让我好奇华润的发展历程及创业经历,在1938年华润前身联合行成立以来,在战争年代,华润为国内提供物资保障,1948年更名华润,华润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在港澳和东南亚的总代理,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第1页共3页出了巨大的贡献,业务包含地产、电力、消费品、医药、水泥、燃气、金融等七个战略业务单元。企业不进则退,不变则衰,不思则荒,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现在也已成为很多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理念之一,人的发展也就是企业的发展。华润也是根据时代进步,不断的积极探索,在发展之初,华润以美国ge为标杆,在香港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大举进军内地市场,运用资本的杠杆作用,在多个行业和领域大量收购,并迅速做大做强,成为行业的领头羊,期望在大陆再造一个华润。华润的这种运作手法已经初显成效,在零售、啤酒、纺织和地产等行业实现突破,加快了实现目标的步伐。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意思是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否则就要后退。人才培养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正确引导、组织员工开展各种类型的学习则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华润集团在经历了70年发展可以看出,他的发展正是在变化中前进。变则兴,不变则衰,意思是任何的进步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吸取缺点进行变革。在倡导业绩文化的今天,员工各方面的能力都要以业绩为导向,引导员工正确看待自身的价值。以往薪酬模式单一,干多干少一个样,体现不出员工劳动的好与坏、勤与懒、得与失,消磨了员工积极向上精神状态。为打破这一局面,公司科学地评价岗位价值、公平公正地评价员工自身能力素质、倡导员工业绩至上,最终形成了现有的管理模式,同时也给华润集团带来了质的发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学习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华润集团利用时代的竞争性,于是采用了行动学习法培训,通过行动实践学习,在一个专门以学习为目标的背景环境中,以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作载体,学习者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任务、项目等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开发人力资源和发展组织的目的。在一个企业的管理上,行动学习法也能有效运用,经理人们获得管理经验的最好方法是通过实际的团队项目操作而非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行动学习法的母的不仅是为了促进某一具体项目或者个人的学习发展,更重要的是在于推动组织变革,第2页共3页使整个组织成为了一个学习系统。通过观看突破封锁线系列视频,让我感到了华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