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土方工程1.土的工程分类:在土方施工中,根据土的坚硬程度和开挖方法将土分为八类。2.土的组成:土一般是由固体颗粒(固相)、水(液相)、空气(气相)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随着周围条件的变化,三者比例关系不同,反映出土的物理状态不同,如干燥、湿润、密实、松散。3.土的可松性:天然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虽经振动夯实,仍不能恢复到原来的体积,这种性质称为土的可松性。土的可松性大小用可松性系数表②抛掷圈这个范围内的介质受到的破坏力较压缩圈为小。但介质的原有结构受到破坏,分裂成各种尺寸和形状的碎块。③破坏圈这个范围内的介质,虽然其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没有余力使之产生抛掷运动。一般把这个范围内被破碎称为独立碎块的部分叫做松动圈,并把只是形成裂缝、互相间仍然连成整体的一部分叫做裂缝圈或破裂圈。④震动圈在这个范围内,爆破作用力已减弱到不能使介质结构产生破坏,只是发生振动。28.火花起爆、电力起爆和导爆索起爆三种。第二章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1.其他地基加固方法简介(形成方法、适用范围)①砂桩地基采用类似沉管灌注桩的机械和方法,通过冲击和振动,把砂挤入土中而成的。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表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②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或粉体)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适用于加固较深较厚的淤泥、淤泥质土、和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不大于120KPa粘性土地基,对超软土效果更为显著。③预压地基是建筑物施工前,在地基表面分级堆土或其他荷重,使地基土压密、沉降、固结,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和减少建筑物建成后的沉降量。适用于各类软弱土地基。④注浆地基是指利用化学溶液或胶结剂,通过压力灌注或搅拌混合等措施,而将土粒胶结起来的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局部加固新建或已建的建(构)筑物基础、稳定边坡及防渗帷幕等,也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2.常用的浅基础类型有条形基础、杯形基础、筏式基础和箱型基础。3.施工前,如地下水位较高,可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以下500mm处,以保证在无水的情况下进行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4.基坑开挖,如地下水位较高,应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以下500mm处,并尽量减少对基坑底部土的扰动。当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在基坑底面以上200~400mm厚的土层,应用人工挖除并清理基坑验槽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施工。基础的底板,内外墙和顶板宜连续浇筑完毕。为防止出现温度收缩裂缝,一般应设置贯通后浇带,带宽不宜小于800mm,在后浇带处钢筋应贯通,顶板浇筑后,相隔2~4周,用比设计强度提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将后浇带填灌密实,并加强养护。停止降水后,应验算基础的抗浮稳定性,抗浮稳定性系数不宜小于1.2。5.端承摩擦桩是指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由桩侧及桩尖共同承受的桩。摩擦端承桩是指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的桩。6.钻孔灌注桩分为泥浆护壁成孔和干作业成孔两种施工方法。7.钻孔时,先安装桩架及水泵设备,桩位处挖土埋设孔口护筒,以起定位、保护孔口、存贮泥浆等作用,桩架就位后,钻机进行钻孔。钻孔时应在孔中注入泥浆,并保持泥浆液面高于地下水位1.0m以上,以起护壁、携渣、润滑钻头、降低钻头发热、减少钻进阻力等作用。8.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中常遇问题及及处理(1)孔壁坍塌主要原因: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黏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钻进时如出现孔壁坍塌,首先应保持孔内水位并加大泥浆比重以稳定钻孔的护壁。如坍塌严重,应立即回填黏土,待孔壁稳定后再钻。(2)钻孔偏斜(3)孔底虚土4(4)断桩护壁桩力力状态下m9.振动灌注桩可采用单振法、反差法或复振法施工。10.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中常遇问题及及处理(1)断桩主要原因:桩距过小,受邻桩施打时挤压的影响;桩身混凝土终凝不久就受到振动和外力;以及软硬土层间传递水平力大小不同,对桩产生剪应力等。处理方法:经检查有断桩后,应将断桩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