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师范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与培养摘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是人类文明,科学知识的传递者,在教育行业,甚至整个社会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师范类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准教师,更是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在思维多元化的今天,师范类大学生的思维感念发生了一些变化,社会责任感较以往相比有所欠缺。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的指导下,提升师范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高素质人才迫在眉睫。关键词:师范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培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人们的思维意识,社会观念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师范生的责任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师范类学生的责任观念的现状,找出师范类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方面面临的问题,并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措施。一.师范生责任感的现状(一)缺乏使命感,职业责任感不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是一项光荣而是神圣的职业,然而通过社会调查可以发现,师范类的学生对这份职业的认知却不是这样。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只有15%的师范类学生认为教师一个光荣的职业,近50%的学生认为做教师没有出息,试想一下,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未来所做的事儿是没有出息的,那么当他真的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对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就可想而知了,没有教书育人的职业使命感作为精神支撑,是师范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重要表现。(二)部分学生不思进取,对未来迷茫在经过了高三的高压力学习后,大部分学生步入大学里后想要好好的放松一下,女生把电脑当成影碟机,男生把电脑当成游戏机,整天宅在宿舍里,甚至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无用,到社会上积累经验才是最重要的,在大学里浑噩度日,不思进取,这不仅是师范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变现,也是整个社会的一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怎么能够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呢。(三)社会责任感淡化,功利色彩明显物质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适当的追求物质生活无可厚非,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在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下,社会上的功利色彩更加明显。大学生是这个社会未来发展的中间力量,但是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新闻,毒害室友,大学生杀人等事件屡见不鲜,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降低甚至是缺失,社会责任感淡化。大部分学生认为当教师没出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和进入企业相比,教师的工资较低,一辈子教学,过着清贫平淡的生活,不能带来大富大贵,不能带来极致的物质生活享受。在这种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被淡化,忘记了身上承担着的光荣使命和社会责任,教书育人,传承知识的意识被物质化的享受代替,社会责任感下降。二.师范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一)社会经济转型的冲击我国原来实施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强调社会责任,强调集体主义,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可以发现,经济体制的改革影响了整个社会文化的变化,社会风气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时代,教师意味着吃公粮,享受很多良好的国家待遇,但是在市场体制下,是否逐利成为很多人判断一件事情好坏的标准,教师和一些企业员工相比,工资较低,没有那么多的物质报酬,得不到人们的尊重。经济的变化影响到了社会风俗进而影响了人们判断事物的标准,市场经济带来的文化转变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影响了师范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当然,这不是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是错误的,只是单纯就对师范类学生社会责任感这一个角度分析,对师范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有一些影响。(二)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的思维观念的变化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与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时代和高中时代,在高考应试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学校更加重视的是对学生的智力的培养而不是德育的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就是德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德育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学生高智力,低情商,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象。在大学,学生的学生的学习机积极性本来就相对较低,并且德育培养主要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