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实质性改革策略——以人为本摘要:传统单调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导致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究问题。按照我国小学教育新课改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制定适宜的教学内容、恰当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语文教育实质性改革策略必由之路。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以人为本小学语文教育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按照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老师教学目标。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升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实质性改革。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理解能力相契合小学生的理解力有限,在教学中不要给学生讲解过多的理论知识,不要一味的强调方法和思路。要根据学生已有的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视野去量身定做的开展语文教学。在教学中以学生的感悟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尽量去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要给学生过多的限制,也不要深入挖掘所谓的中心思想,强调所谓的标准答案,这样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识字教学还是很重要的。识字量增加了学生才能较完整的读出课文;能流利的朗读课文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对课文理解的透彻,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也会相应的增加;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量的增加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把这四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我在教授《坐井观天》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看课文下面的生字表和查字典将课文里不会读的生字读准,并将本课的生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上来注音,将生字的读音订正无误后,带领学生齐读生字。解决了生字后我范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接下来分学习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等学生熟悉了课文之后我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认为这只小青蛙是怎样的一只青蛙?学生们纷纷回答,有的说这是一只笨青蛙;有的说这只青蛙很可伶,整天呆在井里,没有同伴玩;有的学生说正因为这只青蛙总是呆在井里所以它看不到外面美好的世界,所以它见识短-------。我都给予了肯定。我紧接着又问,做井里的青蛙好不好?学生们的答案几乎是一致的,都认为井里的青蛙见识短。接着我又归纳了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有让学生记住,这样就基本完成了这篇的阅读。然后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假如这只小青蛙被小鸟带出了井口,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它会有什么感想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他写下了。这样这一课的识字、朗读、阅读、作文教学就一气呵成了,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这四者的有机结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二、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天性人在儿童阶段的形象思维是非常强的,在语文教学中也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在教学中不要一味的强调答案是否正确,要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敢于畅所欲言。教师尽量不要评价谁对谁错,而是要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和敢于回答问题的这种表现。在教学实践中我非常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默读和朗读的习惯、整体感知课文的习惯、敢于提问的习惯、精力集中的习惯。养成了这些好的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在讲《日月潭》这一课时,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抒情的课文。我首先让学生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然后,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接下来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出代表复述课文,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由小组长整理这些问题,自己小组提出的问题,由其它小组来回答,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哪个小组回答的好,都不能回答的由老师回答。在课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日月潭的景色为什么会这样好?为什么叫日月潭?台湾是我们国家的地方吗?台湾的小朋友经常到日月潭去玩吗?我们能去日月潭玩吗?这些问题有的提的很到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