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基层领导职位干部配备工作预案之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深入,基层领导干部队伍的稳定性正逐步受到来自个人思想和价值取向等因素的挑战,相应的如干部交流、辞职、开除公职等主动或被动离开领导职位变得较为频繁,干部选拔的公开化、透明度也越来越高,领导干部岗位选择也逐步呈现开放性趋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条件、程序、管理、监督等都作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并对组织调配方面的内容也作了充分阐述,但对干部资源的动态掌握,特别是如何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有效考虑干部个人意愿,较好地把组织意图与干部的个人意愿结合起来涉及不多。基层领导岗位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对干部的素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岗位与干部本人素质能力的对应适配显得十分重要,同时对领导班子成员的个体气质、能力水平等结构搭配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长期以来,基层领导职位的干部配备工作,始终处在职位空缺后再物色人选的状态,表现出较明显的补救型配备形式。虽然有后备干部队伍作为支撑,但干部调配的被动性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特别是干部个体受组织调配的被动性难以改变,这种被动性成为制约干部调配质量提高的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建立基层领导职位干部配备工作预案将是一个积极有效的对策。2004年4月,XX县区委组织部成立了以攻克干部调配中组织行为与个人意愿不对称的难题为目的的课题调研组,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确定了《建立基层领导职位干部配备工作预案之研究》这个调研课题,并就该课题的调研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和安排。首先,设计调查问卷,提出了10个问题,向现职区管领导干部发放了300份《领导职位干部配备工作调查问卷》,占区管领导干部总数的71%,并对回收的300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汇总,初步掌握了基层领导干部对干部配备工作的基本态度和想法。其次,采取查阅资料和借鉴各地做法、走访有关单位等方法,进一步增强了对建立干部配备工作预案的理性认识。第三,我们对调查问卷进行了逻辑分析,形成了建立干部配备工第1页共9页作预案的基本思路。通过深入调研探讨后,形成了这篇调研报告。一、当前基层领导职位干部配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基层领导职位干部配备工作,总的来说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需要,但也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从长远发展和机制创新角度分析,存在一些问题,并且有必要深层次探究这些问题。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对于“您对我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评价”这一问题的回答,有22%的人认为好,有64%的人认为较好,但有13%的人认为一般;对于“您认为领导职位干部配备工作的实效性如何”这一问题的回答,有11%的人认为好,有61%的人认为较好,但有22%的人认为一般。1、组织调配的错位现象,人岗不相适,导致领导人才资源浪费。在问卷调查中,对于“您本人的能力素质与所在岗位相适情况”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有53%的人认为目前的岗位与本人能力完全适应,有40%的人则认为组织目前的岗位与本人能力基本适应,而有3%的人认为组织安排与本人能力不适应,有4%的人则没作比较。对于“您认为出现少数干部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后反而工作表现不如人意的现象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有6%的人认为是客观条件差,有32%的人认为是主观不努力,有16%的人认为是其他原因,而有46%的人认为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配备不合理。另外,对于“当前领导职位干部配备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的回答是:干部配备中的因人设岗、配备错位现象严重、干部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分别占到21%、10%和26%。上述结果表明,目前我们在基层领导职位的干部配备工作中,组织调配错位现象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按照行政管理学科中的职位设置理论,职位设置必须以“事”为中心,以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为依据,从根本上理解,职位设置必须遵循双向互动规律,即主体的行为要与客观的需求相适应,否则,将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使主体的能动性不能有效施展。同样,缺乏干部主动参与的单向组织调配,在实现“人岗相适”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会导致组织调配干部的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