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控制方案第十一章加强院内感染控制,保证患者安全1.医院感染基础知识1.1什么是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1.2医院感染分几类。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两类:即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1)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务人员、病人与环境。2)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本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如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及皮肤等部位的微生物。1.3什么是医源性感染在接受医学服务过程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都叫做医源性感染。例如:一个病人在门诊口腔科看病时,医生使用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就可能会引起病人口腔内感染、或者是造成血液感染,那么,这就是医源性感染。1.4什么叫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1.5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1)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上报院感科,院感科对流行病学调查,感染因素调查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同时向主管院长医院感染委员会进行上报,采取控制和医疗救治措施2)发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上报到院感科,同时上报到主管院长,组织医院感染委员会对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确定后,12小时之内上报到县疾控中心。3)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由于第1页共15页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上报院感科、院感委员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鉴定后上报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定后24小时内上报卫生部。4)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逐级县市主管部门报告,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调查确认后2小时之内上报到卫生部。1.6医院感染监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医院感染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发病情况的监测,流行病学的监测,环境卫生学的监测,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测,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质量的监测和病原微生物等方面的监测。1)医院感染监测。是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3)全院综合性监测: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4)目标性监测: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1.7常见的医院感染传播方式有几种。接触传播(直接、间接、飞沫)。空气传播(飞沫、飞沫核、菌尘、医源型)。共同媒介传播(饮水和食物、血液及血制品、输液制品、药品及药液、医疗器械和设备)。生物媒介传播。1.8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1)滥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2)多次使用侵袭性操作。3)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医院中一切医疗用具、空气、医务第2页共15页人员的手,一切医疗器械的表面。4)易感人群:婴儿、老人、大手术后、危重病人、慢性基础病、原发病严重者、应用免疫抑制、放疗或化疗者。1.9术后切口感染常见的因素有哪些。1)术前准备不合格,术中止血不彻底。2)缝合留有死腔。3)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4)脂肪液化。1.10如何预防术后切口感染。1)择期手术者尽量缩短住院时间,选择性手术术前的感染应得到诊断和控制。2)术前有潜在疾病应给予正确处理,如糖尿病应予以控制;营养不良者应予以改善,以提高病人的抵抗力。3)手术室严格无菌操作。4)做好病人术前皮肤的准备,尽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