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港中心小学和悦文化建设方案XX县区百和镇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反映,同时也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为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工程”,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指导思想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以人为本、德育为首,构建具有南小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使学校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教工成就自我的家园”。总体目标提炼体现时代要求和地域传统相结合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创设良好的校园物态环境,形成学校的特有的物质文化;通过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遵循原则1.思想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文化阵地。2.实践性原则。学校文化重在建设,重在实践,积极组织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形式喜闻乐见、学生参与性强、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和欢迎的学校文化活动。3.整体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要做到统筹兼顾,全员参与,持之以恒。4.发展性原则。学校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5.参与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要第1页共11页注意发挥学校、班级、学生、家长及社区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主要内容一、学校精神文化(一)精神统领我校文化应以“和”的精神作为学校文化的精神统领。源于:中1华文化的精华——“和合”文化;百和镇名称中“百和”二字。1.文魂(文化之魂略述)“和”文化是我校校园文化之魂。校园要“和美”,校风要“和正”,教风要“和通”,学风要“和悦”,师生间要“和谐”,同学间要“和睦”,同事间要“和勉”""2.文脉(文化之脉略述)1中华“和”文化简述:○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礼之用,和为贵。”认为治国处事、礼仪制度,以和为价值标准。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认为和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墨子认为和合是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根本原理,指出“离散不能相和合”。《管子》将和合并举,指出。“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认为畜养道德,人民就和合,和合便能和谐,和谐所以团聚,就不会受到伤害。苟子则提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的观点,把自然界的生成发展变化看作是天地阴阳和合的结果。《易传》提出十分重要的太和观念,讲“保合太和,乃利贞”重视合与和的价值,认为保持完满的和谐,万物就能顺利发展。2百和镇○“百和”二字取义于“百事和顺”、“百事和美”,其“和”,有和顺、和气、和美、和睦、和谐、祥和之意,与中华“和合”文化精神暗合。3学校精神文化传统。○(待完善)3.文哲(文化哲学略述)“和”,指不同事物之间的搭配、融合、平衡达到最为圆第2页共11页满程度的一种状态。例如文学,例如音乐,五音的高低疾缓臻于完美,就称为和;又如饮食,五味的多寡浓淡搭配得宜,也称为和;又如身体,阴阳之气平衡饱满,也称为和;又如德行,处事不刚不柔曰和,为古代五德之一。和的境界有三个特点。第一,它是一种至善的状态;第二,它是由不同事物之间构成的一种完美的关系;第三,这多种事物在和合的关系中保持着原有的个性,而不必舍弃个性,一刀切成一堆齐刷刷的火柴棍儿。和而不同,“和”异于“同”之处,就在于它保留了其中2每一种事物的个别属性。(二)办学宗旨校训:诚实做人,学有特长1.教育思想由于我校为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面对的是广大基层百姓的子女的教育问题,所以,我们的教育应以“平民教育思想”为指导,树立“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