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方案近年来,全国各地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而且有蔓延的趋势。为了建立校园预防欺凌事件发生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将防患和处置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最大限度地降低敏感事件发生的几率、造成的危害,维护和确保学校的稳定、改革和发展,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完善防范机制,落实防范责任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预防和打击校园欺凌事件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校园防范网络,明确职责,落实到人。实施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天源副组长:孙书勤刘雪梅成员。王青坤、迟敏、侯宏达、岳美倩、王淑秀、张晓敏、白丽华、高娃、王玲玲、于小龙、黄天亮、王刚、李文秀、张明坤、李冬雪、马雪楠、边婧、杜春艳、王彦祥、王丽红、姜苗苗、邰玉梅、孙娜、左淑华、高彩玉、邵凌宇、高锐敏。二、如何发现校园欺凌事件1、定期做问卷调查,通过对学生、家长、老师、居民等人群进行信息收集,获取信息来源。一旦得知哪些学生有异常举动后,再由老师做思想教育。2、畅通学生投诉渠道。由文明岗的学生进行信息收集,学生可以到指定的文明岗学生处进行投诉,如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知学校。3、班主任通过心理咨询,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欺凌现象。三、欺凌现象的根源。深究原因,一是家庭教育的匮乏,很多欺凌事件的施暴者都是留守儿童,他们从小缺乏亲情的抚慰,缺少关爱和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另外部分孩子在极端宠爱中长大,养成了事事以己为先、偏狭自私、冷酷无情的个性。二是全球流行文化中对暴力的大肆宣扬和美化,造成孩子心理的误区,那就是暴力可以解决一切事情。第1页共15页三是学校教育的缺位,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不少教师只懂“教书”,不会“育人”,过分看重分数、成绩、升学率和绩效考核,而不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和德育教化。四是对欺凌事件的惩罚力度不够,多数只是“说教”性质,很少采取法律手段予以惩罚。从表面上看,“校园欺凌”行为并不会造成明显的伤害结果,但是,对作为未成年人的受害方而言,则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这种伤害甚至难以修复。四、预防措施1、高度重视学校内部因各种原因而可能产生的矛盾,特别是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教导处、政教处及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之间矛盾的化解工作,避免矛盾激化,并做好登记工作,及时报学校备案。2、学校要完善监管机制,管制具有欺凌元素的书籍和影片的流通,让学生在性格形成时期尽量不要接触这些欺凌因子。3、与家长建立有效管理,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形象,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4、学校和家庭都应当有及时的处理机制和硬性的惩戒机制,让犯错的孩子接受处罚反省错误,让受害者得到公平的处理。5、普及校园欺凌知识,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属于欺凌,并明白欺凌是一种错误行为。欺凌他人会受到惩罚,以切断受害者报复心理,防止以后以欺凌事件发生。6、遏制校园欺凌的重要契机是当事人的举报,因而要尽可能消除被欺凌学生的思想顾虑,营造师生间的互信氛围,让受欺凌的孩子能够第一时间向老师求助,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把伤害降到最低。7、在学校内定期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至关重要。只有将相关教育措施落实到位,让遵纪守法、崇德向善等理念深入学生内心,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一些学生欺凌他人的念头。总之,要彻底杜绝校园欺凌事件,就要求我们在管理和实施的过程中使其常态化,逐渐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渐消除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第2页共15页鲁北第三小学2016年8月第二篇: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方案、文明铺镇中学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胡挽民副组长:谢新文桂志远组员:政教处及各班班主任二、治理目的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杜绝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三、具体措施及时间安排1、认真学习(5月16日—5月17日)。我校召开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学生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