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汇报(迎接市人大调研)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目前,以甲型h1n1流感暴发为标志的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出现,给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为促进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召开座谈会、印发调查表等方式,对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有了深入了解。一、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将“深化两好一满意,建设卫生强省”纳入市委、市政府“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和实施《XX市健康百姓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市卫生疾控部门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基本建立起资源整合、覆盖城乡、反应迅速、处臵有力的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2005年以来,全市完成了市疾控中心和10个县(市区)疾控中心建设项目,其中新建3处、扩建5处、改造2处,新增建筑面积19500m,新增仪器设备投资1108万元;在全省率先完成37处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2006年、2007年分别完成了“360工程”29处、“1127工程”87处卫生院基础设施、基本设备和人才技术培养建设任务,2008年完成市政府“十件实事”确定的1000处建设,今年将完成近900所村卫生室建设。全市规划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0处,已建成87处,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112.87万,覆盖率89.25%,已为84.25万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74.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已经基本落实,2008年争取省级社区服务专项资金1150.2万元,占全省的20%。(三)预防保健工作成效显著。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连续8年居全省上游。稳步推进艾滋病、结核病、第1页共6页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治,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六进”活动、落实相关政策。开展了妇幼保健门诊和产科规范化建设,调整了《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体制,在全市实行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全市孕产妇系统化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住院分娩率,均处于全省先进水平。(四)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健全,处置应急突发事件能力提高。市、县两级疾控机构编制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2臵预案,开展了多次演练。建立起全市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实现了疾控机构纵横连通和市、县、乡三级信息互通。2003年以来,我市成功保持了非典疫情零状态,防止了禽流感向人间传播,有效扼制了手足口病疫情,防止了较大的群体性食源性疾病发生,有效控制了1例传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二代病例,传染病总发病率位居全省较低水平,连续多年未发生重点传染病暴发流行。二、全市公共卫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人类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十分复杂,传染病谱不断改变。甲型h1n1流感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艾滋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肺结核病每年新发患者超过100万人,这些重大传染病对经济社会具有现实和潜在的巨大破坏力。另外,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非传染性慢病不断增多,职业病危害更为复杂。应对这些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快建设功能健全、机制完善的疾控体系,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调研发现,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财政保障政策不到位,疾控机构建设和事业发展举步维艰。政府对疾控机构的经费等保障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尤其在县级疾控机构更为突出。一是本级财政拨款不足。大部分县疾控机构虽然在政府编制上是全额预算管理单位,但一直没落实到位。目前,我市县级疾控机构年度本级财政拨款8505639元(人均8266元),仅占职工工资的32%,而且疾病防治业务经费几乎没有财政拨款,不足部分靠有偿服务和执法执收来弥补。由于疾控部门把工作重点转向创收,而健康教育、第2页共6页消杀灭技术指导等业务工作无力正常开展,影响了处理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存在重大隐患。二是专项经费落实不到位。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后,需县级财政承担的Ⅰ类疫苗经费至2008年才得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