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镇第三小学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活动实施方案书香一小成就梦想博白镇第一小学2013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工作活动汇报材料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也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文件精神,一手抓“普九”巩固和提高,一手抓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我校九年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现将我校在义务教育巩固率工作中大的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一、学校的基本情况:学校始建于1922年,原名为朝阳小学,后改址搬迁,并更名为博白镇第一小学,现占地24483平方米,绿化面积2580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3374平方米。学校现有59个教学班,学生人数4577人,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教职工206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85人,本科学历50人,专科学历12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曾培养全国优秀教师5人,广西特级教师3人,“园丁工程”a类教师2人,b类教师4人,c类教师8人。学校设有图书室、阅览室、实验仪器室、书画室、音乐教室、舞蹈室、校园广播以及电脑室、多媒体电教室、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室等,并先后建立了闭路双控网络系统、接入了宽带网、开通了校园网站,是一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布局精巧,具有现代办学水平的小学。二、主要措施和成绩:(一)采取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入学。1.坚持实施就近入学制度。我校根据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按照划片、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我校每年暑假期间组织人员深入到本校辖区第1页共7页进行生源摸底调查,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每个适龄儿童都能进入学校就读。学校在招生工作时,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招生入学工作公示制度、告知制度、诚信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布招生入学信息,通过多种途径为家长、学生和社会提供咨询指导和服务。2.关注困难群体学生入学问题,我校建立教师“一帮一”和学生“二帮一”机制。在学校之间开展手拉手结对,在生活上可以给贫穷的留守儿童募捐,在学习上也以老师“一帮一”,学生“二帮一”的形式,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为“留守孩子”构筑温暖“大家庭”。加强与社区的联系,通过专家讲座、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孩子”的爷爷奶奶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学校还免费为留守儿童开通了“亲情热线电话”、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开展留守儿童主题教育活动等,让留守学生感到远方父母的爱、身边老师的爱和全社会的爱,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空间。3.加强学生学籍的管理。建立、健全学籍管理档案。各种学籍管理表册、资料按年归档登记,以便随时查阅。教导处有专人负责学籍管理工作,按要求建立和健全学生的档案,并妥善保管,不得擅自填写、更改和公开学籍信息,学籍管理信息按所授权限进行管理。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学生转学、借读、休学、复学和毕业、修业等规定,不得为转学、借读、休学、复学的学生更改或重新制作学生档案等材料。4.实行“三包”“三查”。校长包入学率,班主任包巩固率,教师包合格率;期初查入学率,期终查巩固率,期末查合格率。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巩固率”工作扎实有效。真正落实了校长“包入学,班主任包巩固,教师包合格的责任制,辍学率为0%。5.我校认真做好《义务教育法》的宣传,使学生家长清楚保证适龄儿童入学是家长的一项义务,同时也是学生的一项权第2页共7页利。从而使学生家长主动送子女入学。(二)重视“四化”建设,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本着“创建书香校园、绿色校园、生态校园”的理念,抓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文化建设,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有人文化、生态化。1.加大投入,美化校园,丰富文化内涵在对学校的办学特色定好位后,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行整体规划,资金不足采取逐步改善的方式进行建设,力求达到“硬件的软化和软件的硬化”的要求。近年来,学校在东校门窄小的基础上新扩建了西校门、新建了升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