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优化建设诊疗方案改进措施2012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诊疗方案【中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西医亦称腰椎间盘突出症),系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致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患。亦是临床最常见的腰腿痛原因之一。二、诊断(一)疾病诊断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肌力可减弱。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西医诊断1、症状(1)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最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或卧床后疼痛减轻。第1页共7页(2)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5、l5/s1间隙,故容易引起相应受累神经支配区疼痛,发生率达97%。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3)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4)马尾神经综合征。向正后方向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多表现为急性尿潴留和排便不能自控。(5)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6)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2、体征(1)腰椎侧凸。它是一种姿势代偿性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2)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3)腰部压痛及骶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约1/3的病人有腰部骶棘肌痉挛。(4)间歇性跛行。当患者走路时,随着行走距离增加,腰背痛加重,不得不停步。(5)神经系统征象:80%病人出现感觉异常。(6)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令病人伸直并抬高下肢,抬高到60°以内可出现坐骨神经痛,阳性率约90%。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后,再将踝关节被动背屈,如再度出现放射痛,则称为加强试验阳性,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第2页共7页要诊断依据。(7)仰卧挺腹试验。病人仰卧,做挺腹抬臀的动作,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坐骨神经痛者为阳性。(8)股神经牵拉试验。病人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上提伸直的下肢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时,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者为阳性。(9)压颈试验。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两下肢伸直,此时坐骨神经已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然后向前屈颈,引起患侧下肢的放射性疼痛者为阳性。3、辅助检查(1)x线。侧位片显示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消失或后凸,患椎间隙后宽前窄或前后径均变窄,椎体后缘唇样增生等。正位片显示腰椎侧弯,弯度最大点常与突出间隙相一致。(2)ct。直接征象为向椎管内呈丘状突起的椎间盘阴影,或为软组织肿块影;硬膜囊受压变形或移位,继发征象如黄韧带肥厚,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小关节增生,侧隐窝狭窄,椎板增厚,中央椎管狭窄等。(3)mri。对诊断椎间盘突出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像及所累及椎间盘,可以观察病变椎间盘突出形态及其与脊髓关系。(4)腰椎间盘髓核造影(ctm)。把碘剂直接注入椎间盘内,根据显影的变化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判断椎间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