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困局与对策摘要:随着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人均寿命在不断地延长,加上当下世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如何让老年群体实现“老有所养”,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世界难题。过去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时代大势,无法满足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诞生了,它结合了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优势,是应对老龄化难题的开创性的举措。本文首先明确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然后归纳整理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与具体实施情况作出探析,发现其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并对不足进行深入思考和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困境面对全球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新的养老模式,无疑是一个十分有力的探索。它不仅可以解决城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对全国来说,它更是解决了全国老年人的养老安置问题,让老年人拥有了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提升了国民幸福指数,还带动了其他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概述(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不同学者对它有不同的界定,笔者在阅读了一定量的文献之后,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概括为:在养老方式上,它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结合体,在主体上,它联合了政府、社会和家庭,劳务服务主要由社会承担,精神慰藉养老一大部分由家庭承担,物质资金方面养老由政府、集体和个人共同承担。最终建立一个最有益于社会持续发展的养老模式,即形成一个把家庭作为核心,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作为外围,依靠养老制度作为保障的社区居家养老体系。这样既使老人生活在自己熟悉的人文环境中,又可以合理地使用社区资源,还能解决部分人群尤其是“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二)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首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实现老有所养的同时,尽最大可能考虑满足了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十分注重“孝”“四世同堂”等理念,并且国人的故土、家庭情怀十分深重,这一养老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养老问题,又充分地考虑到了老年人的养老意愿,让老年人待在熟悉的环境里,与子女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这种模式符合我国文化背景,又很好地解决了养老难题,所谓一举多得。其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对来说成本低,易启动,财政负担小。社区居家养老相比于机构养老,不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建养老1院,这样就降低了养老成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资源配置实现最大化。同时,它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政府可以把资金用到最急需的地方。综上,可以看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较容易启动。最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就业带动服务业的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一定数量的护理服务人员,而我国有许多失业待岗或者未就业的人员,这一模式的实施可以提供很多就业岗位,吸纳广大急需就业的人员,尤其是“4050”人员。并且这一模式还可以带动新型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拓宽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二、国内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一)国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2000年开始,全国多个城市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引下试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2001年6月,全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简称"星光计划"正式启动:在3年内通过发行福利彩票筹集的福利基金和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投资的人民币,在全国10万个社区居委会和农村乡镇新建或者改扩建一批城市社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活动场所和农村乡镇敬老院,以供老年人娱乐、健身和学习。2008年民政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013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里面规定了“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2017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制定了总体目标:到2020年,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