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行政审批制度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也是我国传统管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发挥市场准入及监督管理的作用。行政审批的主体主要为政府职能部门;审批的对象包罗万有,涵括社会各界、各领域。行政审批因审批对象的广泛性、重要性、特殊性以及审批流程的复杂性,一直以来都受到政府及社会的重点关注。我国实行行政审批制度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材料繁多、流程复杂、耗时漫长,同时部门碎片化运行、流程缺乏公开公正、自由裁量权严重、权力寻租盛行等问题一直为人所诟病。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有了卓越的提高。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的时代背景下,行政管理制度在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领域面对更大的挑战:一是我国市场经济非常活跃的背景下,市场主体持续较快增长,人们逐渐在投资领域施展才华,氛围较好;但在创业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例如不够方便,还有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的限制性问题。二是大家对环境要求的起点较高,公平正义是大家在其中所追求的,美好生活是大家所希望达到的,因此落脚到投资市场环境中,大家更是希望身处其中的;但现实的营商环境和市场主体期待还有较大差距,目前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跟不上市场主体的需求、消费者的期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何在做好市场准入及长期监管的同时,挖掘中国经济的潜能,提高我国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这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和挑战。为了提升政务水平,提高审批效率,中央、各地政府纷纷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出台各种深化改革的各项措施,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简化审批环节及优化审批流程,增强市场的活力。行政审批改革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并联审批。它已经成为全国优推的模式,该模式在全国各地广泛推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州市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于2013年,在建设工程项目领域开展了并联审批改革。2013年,时任常委的曹志伟,曾呈现过一幅画——它为长四米的一副“万里长征”行政审批图,在当时广州市两会上,让大家记忆犹,它揭示了企业投资、申报、建设一个项目所需要经历的漫长审批过程:经过20个委、办、局,53个处、室、中心、站,100个审批环节,盖108个章,缴纳36项行政收费,最快也需799个审批工作日。“万里长征图”轰动一时,更让广州市政府受到极大触动。广州市政府决定由原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作为牵头部门,联合涉及建设工程项目审批的所有委、办、局开展专题研究。历时2个月,多方多番会议磋商,在广州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于2013年4月正式出台《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试行方案》(穗府〔2013〕8号),主要核心即推行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改革。1第一章绪论该方案并于同年5月2日开始试点受理,全市各区也参照市一级模式,组织本区属下单位组建自身的建设工程并联审批改革。但是,并联审批改革作为一项新的举措,在其推行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改革过程中阻力重重,依旧没有达到企业及民众预期的力度和深度。企业、民众还是抱怨审批部门多、审批时限长、审批环节多、审批事项多、“权力寻租”现象频繁,上述问题在建设工程项目审批领域尤为突出。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报建、报批周期时间较长甚至超过建设周期,常常约束了企业的发展,甚至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如火如荼进行的当下,如何压缩行政审批时限,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服务水平,降低政府审批成本,减少企业审批负担,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成为政府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2研究意义建设工程项目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发展及城市居民的生活方方面面,研究广州市并联审批改革对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推进乃至广州市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行政审批制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尽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中央及地方政府也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但是每次的改革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的原因就是由于长期受以往计划经济的影响,审批事项、审批流程、审批机制、审批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