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村建设方案生态文明试点村建设实施方案(讨论稿)根据《中共XX县区委XX县区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六大任务”推进指挥部的通知》(来文[2011]63号)和生态文明村的基本要求,结合来凤的实际情况,制定该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统筹城乡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精神,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全面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将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置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中,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协调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二、建设目标1、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第1页共5页12、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文教卫体设施健全。3、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秩序良好。4、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民生活更加殷实。5、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群关系和谐融洽。通过在试点区实施“一池三改”,以“五改三建”为载体,积极推进生态家园富民行动,打造“青山环抱、小桥流水、特色民居、生态家园、文明乡风”的绿色生态型新农村,结合试点区农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使土地、农民生活废弃物和生物资源得到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形成以农民家庭为基本生产生活单元的能源和物流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改善我县贫困山区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农民脱贫致富作贡献,实现试点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三、项目建设内容及标准(一)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连接公路主村道和村内主干道硬化,主村道硬化率达到100%,村内主干道硬化率达到90%;推广使用沼气、垃圾定点存放、改水改厕、禽畜圈养,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适宜建池农户沼气普及率达到60%以上,“三改配套”率达到55%以上,安全饮水工程普及率达到40%以上;农户房前院内种有树木、村内道路两旁植有行道树、村庄周围有绿化林带,绿化第2页共5页率达到40%以上;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三级标准。(二)产业基地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民生活更加殷实。产业结构合理,绿色产业、高效农业和庭院经济健康发展;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病残孤寡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妥善解决。按照我县“一村一品”要求,每个村根据当地的资源环境优势,发展一个主导产业,产业基地面积在500亩以上,产业收入在100万左右,且产业基地面积年增率在15%以上。(三)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村干部依法行政,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农民的公民权利得到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体系健全,无重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和上访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四)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文教卫体设施健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制定有村民民主讨论形成的《村规民约》;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的各项机制落实;红白事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群众自崇明前卫生态村治组织健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无封建迷信活动;建有文化活动室和体育健身场所,形势政策教育、科学普及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坚持经常;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到95%以上;合作医疗制度健全,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5%以上,村设有卫生室,群众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常见病治疗有保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无计划外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在6‰以下。四、建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