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中西方礼仪对比之我见08服表毛唯08116303107摘要:随着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无疑,礼仪将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人和西方人对于礼仪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一个学期《礼仪与社交》课程的学习,本文主要从交际礼仪、餐饮礼仪、服饰礼仪三大部分来阐述中西方礼仪对比之我见。关键词:交际礼仪;餐饮礼仪;服饰礼仪;对比前言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著名国学家钱穆先生就曾经说过,“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文化体系。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古语有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西方社会则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近200多年来,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但是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交往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尤其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常常能听到一些由于礼仪文化之间的差异而闹出的笑话。因此,了解中西方礼尚往来之间的习惯差异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都是非常必要的。一、交际礼仪的对比对于社交礼仪,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中国文化认为社交礼仪是社会所有成员必须遵守的共同的行为标准,它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西方的社交礼仪更深厚的文化根源来源于古典文化,如希腊和罗马文化。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中西社交礼仪的不同体现在人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如见面、称呼、问候语、赞扬、致谢等。1.见面礼仪中国人由于以前物质生活较为匮乏,所以经常见面的第一句话都是:“你吃了吗?”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的不断丰富,这种问候方式越来越少了。渐渐的被你好,早!这样简单的问候所取代。但是在外国没有这样的传统所以千万不要问你吃了吗?此外,中国人见面打照面的时候还愿意经常问:“哎,你去哪呀?”一般我们这样问都会认为是关心别人的表现,但是在国外,他们比较讲究个人隐私,不喜欢别人的干涉,所以千万不要问这样的问题。在英国见面最经常说的就是天气。人们经常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讨论今天的天气。这是和英国的天气有关。英国的首都伦敦被称为“雾都”天气多变,因此天气就成了人们谈论最广泛的话题。对大多数的英美人来说,打听陌生人或不大熟悉的人的年龄、收入、是否婚配、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是不得体的。因此,同讲英语的外国人谈话时应该避免问这些问题,尽管中国人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不好。中国人见面握手时身体微微前倾为礼,特别是与上级或贵宾握手时,要恭敬地微欠上身表示尊敬,而西方国家认为这一动作显得过于卑贱。中国人往往喜欢用双手相握或右手紧握,左手抓住或拍打对方的肩或背,甚至搂着别人的脖子表示态度热情和尊重对方,英语国家的人对此深感厌恶,认为他过于亲密,表现出明显的虚伪和不真。2.称呼礼仪中国的称呼主要以同志、师傅、老师、女士、小姐、先生等职业或者性别等称谓。同志一般称与自己有着相同的政治信仰的或者爱好的人。师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比较流行,但是渐渐已经不用了,它体现的是对技艺的一种尊重。向老师、教授这样的职业称谓表现的是对人的一种尊敬和敬佩。女士、小姐、先生一般就用于不是很熟悉的人的礼貌的称谓。当然对比较熟悉的人也可以不加称谓直接称呼其昵称如“小王”等。一般场合下,英美文化中的称谓模式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1)直呼其名(或昵称)如:Mary,Linda。(2)称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