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9页病理学作业(一)1、例说明疾病发生发展遵循的因果交替的规律。答: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某些变化,前者为因,后者位果;而这些变化又作为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如此因果部断交替转化,推动疾病的发展。例如车祸时,机械暴力作为原因引起机体创伤,机械力是因,创伤是果,创伤又引起疼痛、失血等变化,进而造成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等一系列后果。如此因果不断交替,成为疾病发展的推动力量。2、试谈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防治疾病,促进健康,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生命质量是医务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从健康到疾病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说不生病就是健康。例如,有的人大脑并无器质性病变,也没有精神疾病,但性格古怪,心理状态很不稳定,不能视为健康。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完善的社会关系,也是社会上不健康的表现,精神与社会上的不良状态为疾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3、试分析肺动脉栓塞的途径及后果。答:血栓栓塞是指由脱落的血栓栓子引起的栓塞,是临床血栓栓塞发病最常见,约占栓塞总数的99%。肺动脉栓塞绝大多数是由来自下肢深部静脉,特别是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其后果取决于栓子的大小、数量和心肺功能状态。脱落的血栓栓子经过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血液供应的丰富吻合支时,较小的栓子栓塞于肺动脉的小分支引起临床症状,但症状较轻;若栓塞前就有严重的肺淤血(如左心衰竭),吻合支不能有效代偿时,局部可发生出血性梗死:若栓子较大,栓塞在肺动脉主干或其他的分支或者栓子较小但数量较多时广泛栓塞在肺动脉分支里,患者可以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休克,甚至猝死。4、试分析血栓形成和对机体的影响答:在循环系统中,血栓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是:(1)、心血管内膜的完整性(2)、血液的粘稠度和凝固性(3)、血流状态的改变。当心血管内膜的完整性破坏和血液的粘稠度和凝固性增加及血流缓慢,在这些条件下就形成栓子,栓子集聚形成血栓;血栓形成后对机体会产生严重的影响:(1)、阻塞血管。阻塞动脉又缺乏有效的侧支循环代偿时就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的缺血坏死;阻塞静脉就会引起局部组织的淤血、水肿、出血。(2)、栓塞。血栓脱落后随着血流运行,栓塞于相应大小的血管(3)形成心瓣膜病。反复发生在心瓣膜上的血栓,机化后引起瓣膜粘连、增厚、变硬。5、试分析休克早期微循环的变化及其代偿意义。答:休克早期微循环的变化主要由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增加所致,对休克有一定的代偿意义。(1)、有利于维持动脉血压:机体通过自身输血和自身输液作用增加回心血量,缓解血容量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同时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升高。通过上述调节,休克早期血压无明显变化;(2)、血液重新分布有利于心、脑血液供应:休克早期,腹腔内脏、皮肤、骨骼肌和肾等器官血管收缩,血流量显著减少,而心、脑血管不发生收缩,血流量基本正常,加之此时动脉血压变化不明显,所以在全身循环血第2页共9页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9页量减少的情况下,有利于优先保证重要生命器官如心、脑的血液供应。6、从病因和机制、病理生理变化、防治原则三个方面列表比较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的异同。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病因和机制(1)摄水量减少(2)失水过多{经皮肤、肾、呼吸道失水}(1)、经肾丢失〖NA+〗(2)、肾外丢失〖NA+〗—丢失消化液、液体在体腔内积聚、经皮肤失液。(1)、肠液的丢失(2)、大量胸水或腹水的形成或反复抽放(3)、烧伤病理生理变化(1)、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2)、细胞外液容量减少(3)、脱水热(1)、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2)、细胞外液容量增加(3)、尿钠的变化(1)、细胞外液容量减少(2)、醛固酮和ADH分泌增加防治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