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过程是一个连续性的发展过程,左心衰竭是临床上最容易发生的情况,而且当左心衰发生后会进一步导致右心衰而最终演变成全心衰竭,而一些严重的心肌疾病会同时影响左心、右心进而造成全心衰竭。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多种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如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也会发生咳嗽、咳痰、咯血、肺部湿罗音等症状、还会造成心室扩大和水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心衰的治疗方法逐渐完善,从一开始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模式转变为现在多为使用的“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模式,从通过提高血流动力学治疗临床症状到抑制心室重塑的发生发展、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观点。尽管,随着新的个体化治疗HF理念的改变,HF患者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较过去有所下降、生存期较前延长,但是心衰患者的长期预后仍差。从近几年的调查资料中得出,我国国民HF患病率为百分之0.9,(其中男性患病率为0.7%,女性患病率为1.0%),且全部人群的发病率为0.7‰~0.9‰,我国现存的心衰患者多达450万,并且这个数据每年都在增长平均下来一年要增长近50万例[11],而且城市人群的发病率比起农村人民要更高一些(城市患病率为1.1%,农村患病率为0.8%)、北方人民患病率显著要高于南方人民(北方的患病率为1.4%>南方患病率0.5%)、且发病率及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大而增大,符合流行病学特点。根据在医院患者之中的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年龄组的患病率也会有相当明显的增加:年龄<40岁(6.7%)、40~49岁(10.7%)、50~59岁(18.8%)、60~69岁(23.5%)、70~79岁(30.8%);社区调查显示[12],若把年龄分为五个分别为35岁~44岁、45岁~54岁、55岁~64岁、65岁~74岁和大于75岁的年龄组,则与之相对应的心衰患病率分别为0.3%、0.6%、1.3%、2.6%和4.1%,也就是说心衰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且每增长10岁,患病率就提高一倍左右。现在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由于国家医疗实力、医疗环境的不断优化,人均寿命比起从前也增长许多,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老年人得心衰的几率远高于青年人,而且现在心血管病的治疗体系也更加完善,得了心血管病的患者因此更加容易存活,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存活的心血管病患者都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心衰患者。所以,可以预测在未来几年时间内,心衰发病率和心衰患病率均将明显增长。近年来,随着中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成药被用于应用在HF的治疗当中,在这当中芪苈强心胶囊被大量的应用在临床当中,这是一种由11味中草药作为其有效成分合成的中药制剂[13],其主黄芪和丹参起到了从多个方面治疗心衰的作用,同时再附配上桂枝、红花、陈皮、香加皮、人参、玉竹、葶苈子、附子、泽泻等中草药。在黄芪中最主要的成份是黄芪甲苷,最新研究表明黄芪甲苷通过对心肌组织P-Cx3调控,这个机制可以通过对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调节,治疗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实验大鼠,进而达成抑制心肌细胞坏死的作用[14],同时黄芪甲苷还可以降低心肌细胞中的ca2+,调控磷酸化连接43表达,进而可以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起到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而且黄芪多糖能阻碍Ca2+-NFATc3-CaMKII信号通路,起到改进心力衰竭效果[15];丹参中起作用的成份是丹参酮类及丹酚酸类,其中丹参酮II-A通过调节TLR4/IκBα/NFκB信号通路阻碍LPS诱导的细胞炎症[16],减少hs-CRP的生成水平,抑制炎性反应,研究发现,对盐碱心血管的保护,不仅是因为盐碱酸作为活性氧物种的清道夫,还由于白细胞内皮粘合性降低,抑制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炎症和金属蛋白酶表达,以及免疫功能的间接调节[17]。在三七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最高,调查显示PNS可以通过活跃PI3K/Akt/mTOR信号通路阻滞自噬流从而达到对A/RH9c2细胞的保护作用,进而达到保护心脏[18]。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分泌活动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引发有紧密的联系,当心衰患者发病时,心肌细胞被神经系统通过循环内分泌的方式所损伤,芪苈强心胶囊可以阻滞RAAS活性,减弱氧化应激水平,十分有效地改进心力衰竭实验大鼠的心功能,推迟心力衰竭进展[19],芪苈强心胶囊还可以来阻碍心肌TGF-β1/Smad3来调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