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1.1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绩效概念1.1.1内部控制概念内部控制其定义为:在企业内部,对企业正常业务经营与管理、实现资产增值、管理会计信息核算准确性和会计可靠性、确保内部业务控制政策的有效实施以及业务经济性而必须实施的有关的监督、管理与规划等方法与举措。在内部控制中,常常定义五要素,将其分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和内部监督。内部环境是主要影响和直接制约企业组织内部环境控制管理框架实施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各种内部环境因素的一个总称,它通常是一个组织内部人员控制组织运作的基本能力保证。内部环境包括企业文化、组织结构、权责分配、经营理念、企业社会责任等要素。风险评估工作是及时准确识别和通过科学分析直接影响我们公司企业战略和经营管理发展目标及有效应对公司策略可能实现的各种风险不确定性的重要过程,是公司实施内部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要素。风险评估主要内容包括风险目标结构设定、风险特征识别、风险评估分析和企业风险管理应对。控制风险活动管理是以公司风险评估应对结果分析为数据基础,结合公司风险评估应对实施策略,确保实现公司内部风险控制目标任务得以有效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有效手段,以及公司实施内部风险控制的具体实施手段和有效机制。控制活动措施根据审计公司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一系列具体事项及其业务特点规划制定,其内容涵盖审计职责类别分配、权力运用控制、审计业务审批审核控制、预算审核控制、资产安全保护管理控制、会计制度控制、最高人民会议控制等。信息和沟通是通泛指及时、准确和完整地处理收集与一个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有关的各种重要信息的一个过程,以及在一个企业与其相关管理级别之间及时、有效地信息传递、交流和正确合理应用这种重要信息,这一点是企业实施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技术前提。信息和沟通主要包括企业内部以及与企业外部相关方的信息收集和通信机制等。内部监督是针对公司内部安全管理而言的,目的是为了在企业经营中,能够健康、充分且有效的前提下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综合评价,进而能够科学制定出书面报告,并组织与之相关的业务或案件处理的过程,这才能使得企业内部管理安全、有效。内部监督主要任务包括不断加强监测和跟踪检查整个内部控制管理系统的基本建立和日常执行管理情况,对内部控制的一个或多个关键方面情况进行特别化的监测和跟踪检查,以及及时提交完整相应的监测检查报告和制定有效具针对性的检查改进管理措施。1.1.2财务绩效概念财务绩效是企业经营效果最为直观的反映,也是企业衡量经营好坏、规划经营方向、确定经营目标最为直接的依据,与此同时,还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企业成本控制情况,企业现金流、固定资产分配与管理是否合理等等,这都是与财务绩效有着密切关联的。现阶段,对于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价与考量可以从多因素和单因素出发。古往今来,对于财务绩效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应用了不同的方法而较为流行的评价方法便是这两种。从分析可知:单因素的研究方法其特点是较为直接、清晰,并且容易理解。而多因素的研究方法主要包含四要素,分别是偿债能力、发展能力、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从这四个方向对企业经营绩效做综合考量,相较于单因素评价方法而言,该方法更加综合,但不具备代表性。所以,本课题将基于单因素的财务指标来展开研究,针对特定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评价公司绩效情况。同时,借助托宾Q值来实现企业绩效成果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利率化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没有成熟的机制,所以,通过该指标将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将采用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这一重要指标用来作为企业财务绩效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1.2理论基础1.2.1信息不对称理论该理论最初提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年提出的。其含义表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其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有差异的,并不完全拥有对方信息,这必然会导致信息差,进而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从中谋取更多的利益,侵害其中一方利益。该理论的实践观点一致认为:当国际市场经济的博弈中的一个买方比其他的购买方更容易准确了解数量更多样的与之相关的商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