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知识点传播定义:传播,即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传播的特点: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传播学主要研究法抽样调查法: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本,以这部分样本作为对象实施的调查,其结果可用于推论对象总体。内容分析法: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分析与描述的研究方法。(特点:客观性、系统性、普遍性)控制变量法:指的是在室内进行,对某些实验因素加以人为控制,从而探索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把关人理论把关人又称守门人,指对信息进行搜索、过滤、加工、传播的人。在大众媒体时代,大众媒体牢牢地把握着话语权,由记者、编辑、总编担当的“把关人”,控制着舆情的引导方向,是一种标准的单向线性的传播方式,甚至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新媒体时代,每一个人既可以是舆论的传播者,也可以是舆论的接受者,大众牢牢把握话语权,舆论的传播不再是固定的模式,而是更分散泛化。传统把关人角色面临弱化和解构的风险。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可以被称之为“把关人”,从积极层面来说,因为每个人的参与和发声,使整个网络环境信息更加全面、完整、还原,且帮助受众能够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事件。但其弊端也比较明显,由于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言论,只对自己发表的言论、立场负责,使其摆脱了传统大众传媒层级、审核等各种约束,加上虚拟名称的使用,使最后一道“把关”功能也相对减弱。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真实性成为首要任务,需要不断通过自省、法制、舆论监督以及网络制度完善等各种方式,将把关环节进行强化。传播的功能或者作用(例如负面影响)(1)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传递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体。(2)大众传媒的种类:书籍、报纸、杂志、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3)特性(功能):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最基本的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监督功能;娱乐功能(4)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5)现代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有利:网络是学习的工具,可以开阔青少年的眼界,增长知识,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拉斯韦尔与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疑问中,将传播的基本功能概括为:1环境监测2社会协调3社会遗产传承二、查尔斯·赖特对三功能的补充1959年,他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在继承拉斯韦尔的观点基础上,补充了对“娱乐”功能的论述,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扩展为“四功能说”:1环境监测2解释与规定(与“社会协调”一致)3社会化功能(与“社会遗产传承”相对应)4提供娱乐。三、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概括施拉姆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1政治功能——包括监视环境、协调、社会遗产传递;2经济功能——包括市场信息的传递和解释、开创经济行为等;3一般的社会功能——包括社会规范的规范的传递、协调公众的了解和意愿、娱乐等。四、负面的功能观来自拉扎斯菲尔和默顿的《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为》(1948)。在文中他们特别强调了,一下三种功能: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3作为负面效应“麻醉作用”五、可以从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分类分析隐性功能主要关于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传播规范,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主要内容:(1)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2)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3)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4)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体现了绝对支配与服从)特点:承认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等传播媒介拥有的绝对统治权。大众传播媒介,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不允许报刊批判政府,统治者有权监督报...